自然科技博物馆

一、作者信息

姓名:王建

院校: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院系专业: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杜世光

在校职务:专职教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绘制平面图、Sketchup建模、D5渲染器渲染出图。

2.作品名:自然科技博物馆

3.设计理念及思路:本设计方案围绕自然博物馆进行设计,坚持以自然为主的原则设计。以北斗七星图为意向,设计出集散广场的构筑物,屋顶以高山、流水为设计意向,意为设计展览宇宙星辰、山川地理的博物馆。期待通过本方案设计,满足学生及社会人等人群的特定需求,使其成为市民新的集结点,为城市增添一个充满活力、绿意与人文情怀的观赏之地。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区

5.场地分析:东临城市主干道,东侧为居民区,北侧临近客运站,西、南侧为自然绿地。

6.设计说明:本自然科技博物馆旨在将自然元素与科技展示相融合,为观众打造一个兼具教育性与观赏性的文化空间。

博物馆的屋顶设计独具匠心,以高山和流水为灵感来源。起伏的屋顶线条模拟了山脉的雄伟轮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寓意着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永无止境。屋顶的“流水”部分则通过特殊的排水系统与防水材料相结合,使雨水在屋顶上形成潺潺流水的效果,在雨天时为建筑增添一份灵动之美。这种设计不仅在外观上别具一格,还能有效收集雨水,用于博物馆内的景观灌溉与部分设施的非饮用水需求,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博物馆前的广场以北斗七星为意向设计了构筑物。按北斗七星地分布在广场上,夜晚通过灯光的巧妙布置,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北斗七星的形状。它们不仅为广场营造出神秘而浪漫的氛围,还具有多种实用功能。其中一些构筑物下设计有休息座椅,供游客在参观之余稍作休憩;另一些则内置了多媒体展示设备,循环播放与自然科学相关的短视频或科普信息,让游客在不经意间就能获取知识,增强了广场的科普互动性。

进入博物馆内部,通过一条长长的展厅通道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地球模型展览中心展区。地球模型采用高精度的制作工艺,逼真地呈现了地球的海陆分布、地形地貌等特征。环绕地球模型的是一条缓坡参观步道,游客可以沿着步道全方位地观察地球模型,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自然生态与地理环境。在地球模型的上方,屋顶被设计成宇宙星辰的模样。通过先进的灯光投影技术与特殊的反光材料,在室内营造出浩瀚星空的效果。点点星光闪烁,仿佛将游客置身于宇宙之中,使人们深刻感受到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与珍贵,激发人们对宇宙探索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此外,馆内还设有 VR 体验室。VR 体验室配备了最先进的虚拟现实设备,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自然科技体验。观众可以在这里戴上 VR 眼镜,穿越到远古时代,亲眼目睹恐龙的生存场景;或者深入海底世界,与各种奇妙的海洋生物亲密接触;还可以跟随宇航员的视角,领略宇宙深处的奥秘。这种互动体验式的展示方式,打破了传统展览的局限性,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自然科学知识,提高了参观的趣味性与参与度。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环保与耐久性。外墙采用本地生产的石材与新型节能玻璃相结合,东、南外墙采用通透而遮阳的膜材料。既保证了建筑的坚固性与保温隔热性能,又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内部装修材料则选用环保无污染的木材、金属与可再生材料,为游客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参观环境。

本自然科技博物馆的设计将自然之美与科技魅力完美融合,通过独特的屋顶设计、富有创意的广场构筑物、震撼的地球模型展区以及先进的 VR 体验室,为观众带来一场丰富多彩的自然科技之旅,成为城市文化与科普教育的重要地标建筑。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