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李怡莉、吴茗慧、孔翎
院校: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大学
院系专业:建筑学院建筑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乡规划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王俊
在校职务:讲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Microsoft Excel,数位观察,规划云,Rhino,AutoCAD,grasshopper,climate,Phoenics,D5渲染器,Photoshop(PS),剪映,InDesign(ID)
2.作品名:熠蓉新朝·青年社区
3.设计理念及思路: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城区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90后青年占比增长超过60%。青年聚集在超大城市,一方面产生了大量待消化的居住需求,另一方面,对于融人城市、在陌生城市中建立归属感的需求同样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全国多个城市陆续出台方案,以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为目标,优化青年发展的教育、就业和居住环境。最终选择成都市为例,结合成都产业发展趋势背景,本设计以成都市东郊记忆周边的地块作为为社区选址。社区整体延续东郊记忆工业风格,注入当代青年生活与工作中的特色创意元素,创建具有超高粘度“青年社群基因”的主题社区,即以年轻人为主体,将社区共享经济和社群经济发挥到最大效益的青年生活圈。构建拥有居住空间、互联网、商业以及娱乐领域多重基因的社区共享的城市空间,将生活环境、文化环境、空间环境、游憩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相互交融搭建一个属于新经济主力年轻人的创新创业的生活载体,创建理想的工作、牛活以及娱乐的社交聚集年轻化的各类场景。社区的多元化共享空间、年龄相仿的人群结构和社区运营和服务等,除了满足当下青年的对于居住环境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青年建立多元的价值观、探索未来发展可能性以及发掘其潜在的青年力量等,满足青年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享受到白我实现的满足感。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
结合产业发展趋势背景,本设计以成都市东郊记忆周边的地块作为为社区选址。
5.场地分析:
东郊记忆片区所在社区年龄结构呈纺钟型,青中年人为主要生活群体。该社区作为旧城市的相对中心区域,设施完备但老旧质最不高,交通使利房价较低,吸引了一大部分新的年轻人居住,虽交通使利,但某础配套设施不足环境老旧,无法满足年轻人未来发展。东郊记忆片区所在社区的职业结构较复杂,呈多样性。从事企业业务人员占比最高,大多为在周围产业园工作以及青年人群体。离退体无业人员占比较高,为原工业趟址时的从业人员。东郊记忆片区活跃时间集中在上午与下午两个主要时问段,集办公区与商业区活跃时间段一体。
社区重构:青年人才朝气蓬勃、思想解放、富有改革创新精神,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突击队。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建立一支规模宏大、厚积薄发的青年人才大军。为此,要积极营造优质的人才环境,完善机制体制,加速青年人才培养,鼓励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活动公馆:休闲体育作为一种以娱乐、健身为主的体育活动,它没有竞技体育那样专业,运动时间和强度都由自己控制。这样的体育活动可以缓解紧张工作带来的压力,既能让人体味休闲体育无穷的乐趣,又能锻炼身体,也不受性别、年龄的限制,正日益成为社区居民主要的休闲方式。
青年公寓:在青年公寓的社区化发展中,最主要的就是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为公寓打造除了个人居住房屋之外,为社区化建设提供完善的公共场所。联合办公是在共享经济环境下,一种为了降低办公或创业成本而进行共享办公的工作模式。
文化公馆:以场景理论为依据,通过设计在场性、体验性和合法性三大主维度及十八个子维度,可以构建针对虚拟文化空间场景问题的分析框架。
创新公馆:基于行为科学分析文化创意群体在联合办公空间中的行为和心理需求,通过碎片化手段,把控空间中多重要系来满足服务对象的办公需求。创业浪潮的持续涌动创客的工作模式也不断发生转变,开始摆脱具传统的办公模式。创客灵活自由的工作方式以及高频率的交互活动对于共享办公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休闲公馆:随着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不同的青年群体对公共空问也有了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对青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分析,探索社区公共体闲空间公正的评价指标体系,为青年社区公共体闲空间公正性营造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