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北学楼教学空间改造设计

一、作者信息

姓名:丁琦、朱星聿、靳梓晗、陈星

院校:云南大学

院系专业: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杨晓翔

在校职务: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ketchUp、D5渲染器

2.作品名:云南大学北学楼教学空间改造设计

3.设计理念及思路:

云南大学北学楼位于校园的核心区域,四周环绕着绿树成荫的校园小径与古朴的教学楼群。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成为校园内的视觉焦点,也承载着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使命。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云南大学北学楼位于校园的核心区域

5.场地分析:

历史背景:北学楼历史悠久,见证了云南大学的发展变迁。其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特定时期的文化特征。

空间现状:经过初步调研,我们发现北学楼的教学空间存在功能布局不合理、采光通风条件不佳、设施老旧等问题。同时,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生对于学习环境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用户需求: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我们收集了来自艺设学生、教职员工等目标用户群体的空间功能倾向与色彩材质倾向。用户普遍希望教学空间能够更加灵活多变、功能丰富,同时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与舒适的学习环境。

6.改造策略

根据用户需求与空间现状,我们对北学楼的教学空间进行了重新规划与布局。通过拆除不必要的墙体、优化功能区域划分,实现了空间的灵活多变与高效利用。

一层设置为大厅、展厅与基础教室,方便学生与教师进行日常教学与展示活动。

二层至五层则分别设置了研讨教室、琴房、工作室等多元化学习空间,以满足不同专业与课程的需求。

六层作为特色空间,我们计划打造为学术交流与休闲区域,配备舒适的座椅与咖啡设施,为师生提供交流与放松的场所。

针对北学楼采光通风不佳的问题,我们采用了现代建筑技术进行了改造。通过增加天窗、开设侧窗等方式,提高了室内的自然采光效果;同时,通过优化建筑外立面与内部通风系统,实现了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

在色彩与材质的选择上,我们注重与北学楼的历史风貌相协调。通过保留原有的水磨石地面与金属框架等元素,结合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与微水泥、玻璃彩绘等材质的应用,营造出既具有历史感又不失现代气息的学习氛围。

在细节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了师生的使用需求与审美需求。如通过设置导向标识、装饰性花窗等元素,提升了空间的辨识度与美观度;同时,在楼梯处理上采用了加固与美化相结合的设计手法,既保证了安全性又提升了观赏性。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