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国家公园月亮湾驿站概念方案设计

一、作者信息

姓名:李昂、安可欣

院校:东南大学

院系专业: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型)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夏兵

在校职务:副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RHINO+VRAY+PS(鸟瞰图采用实景合成)。

2.作品名:武夷山国家公园月亮湾驿站概念方案设计。

3.设计理念及思路:

现实挑战:

  • 项目位置重要,生态敏感,用地紧凑,设计如何恰当平衡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 作为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入口,设计如何精准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门户形象?

应对策略:

  • 总体布局 ——顺应山水道路大格局,巧妙利用地形高差,局部打造地下空间,减少地 面建筑体量,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争取将对原始环境的扰动降到最低;
  • 建筑形象——强化“弯月”主题表达,形意互喻,轻盈脱俗,反复强调月亮湾、茶叶以及国家公园IP;
  • 功能组织——优先保障入口交通换乘,内外流线隔离,动静分区,安全高效,在此基础上兼顾其他旅游配套设施;
  • 材料建造——从当地传统营造中汲取灵感,就地取材,建造方式尽量采用低影响度的方法,材料在全寿命周期内力争做到环保可逆。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镇红星村月亮湾附近,为进入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入口门户,毗邻月亮湾。

5.场地分析:

  • 总体布局:建筑位于“两山夹一水”,又有道路贯穿于中的场地之中,建筑形态与两山柔和,与一水交汇,与一路避让,总体布局为两个屋面加一个停车场的形式。
  • 建筑观景:建筑场地保留了原有的茶田,使得游人于停车场下车时,可以一览茶园之貌,又于挑出的景观科普观测点得以观月亮湾场地之山水,与地下空间得以观抽象之“月”。
  • 形态同构:建筑形态来源于月亮湾新月圆弧之形象,同时呼应与福建武夷山茶叶之形象,在概念上与场地文化呼应。
  • 功能组织:建筑功能在地上主要为停车换乘、科普观测之功能,在地下布局展厅、游客服务之功能,建筑服务功能位于地下最大限度避免了地面建造对山林生态面貌之影响。
  • 车辆分流:建筑流线以换乘功能为核心,将机动车流线和观光车流线区分,机动车停车后下车换乘观光车,两者流线不交叉,减少错车之影响。
  • 人车分流:在车辆分流的同时,在驿站位点附近的景观亦进行了人车分流,车行流线位于地面,而人行流线可以下穿地下,于观测点观光,也可上山进行观光。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