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公园·再续樱缘

一、作者信息

姓名:于海龙、姚连双、孔曼淇

院校:山东农业大学、浙江万里学院

院系专业:艺术学院 环境设计专业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苗蕾、孙燕

在校职务:副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CAD制图、su建模、d5渲染器渲染、、PS、ai制作展板。

2.作品名: 樱花公园·再续樱缘 – 基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胜街道792号樱花公园的生态环境改善以及景观提升设计

3.设计理念及思路:

此公园设计旨在达成生态、采光通风与人群流动的和谐统一。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大量运用本地植物进行科学配植,形成稳定生态群落,同时打造人工湖与生态驳岸,完善雨水收集与循环利用系统,促进生态平衡。为保障通风采光,采用通透式布局构建通风廊道,依风向与日照规律布局建筑与绿植,避免遮挡,在地下空间等巧妙设置采光井与光导管,充分引入自然光。人群流动设计上,以环形主路为骨架,多条支路和小径交织成网,合理设置休息座椅、景观小品与标识指引,增强游览趣味性与导向性。且全面落实无障碍设计,确保特殊人群畅行。入口与周边交通紧密相连,实现人群高效集散,打造出宜人、可持续的公园空间。

4.场地分析:

场地位置与周边环境

樱花公园处于一个较为繁华的区域,周边建筑密集。场地周围分布着多个重要地标,包括:

学校:宁波大学紧邻场地,这为场地带来了教育资源和潜在的人流,同时也需考虑校园活动对场地使用的影响。

商场:购物广场在场地的一侧,这有助于商业互动和人流的集散,但可能带来交通压力。

居住区:附近小区和别墅区密集,有稳定的人流量。

.场地面积与建筑分布

场地面积:该公园场地具有一定的规模。

建筑分布:场地内及周边的建筑分布较为集中。建筑风格多样,功能涵盖商业、居住和教育等多个方面。

道路交通分析

优势:场地周边道路网络较为发达,有多条主要道路贯穿,便于人流和车流的进出。

主要道路上设置有公共交通站点,这为场地的可达性提供了便利,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访客。

劣势:由于周边商业和学校的存在,高峰时段可能会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在交通规划时需考虑到这一因素,例如设置合理的停车场和出入口。

绿地占地面积

场地的绿地占地面积适中,内部绿地分布较为均匀,为场地提供了一定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周边公园的存在进一步补充了绿地资源,场地与公园的绿地系统进行有机结合,以打造连贯的绿色空间。

5.区位分析:

地理位置

 樱花公园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胜街道792号。宁波市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

区位优势

气候条件

宁波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这种气候条件适宜多种植物生长,为樱花公园的植物景观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且公园所在地区年平均气温适中,降水充沛,有利于公园内水体景观的维持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交通便利性

宁波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其交通网络发达。樱花公园周边的交通便利,便于市民和游客前往。宁波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完善,公交线路覆盖广泛,同时靠近主要道路,方便自驾游客的出行。

城市功能

宁波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作为城市中心区域的一部分,樱花公园不仅能够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提升城市的整体景观形象。公园所在的鄞州区是宁波市的核心区域之一,周边有丰富的商业、文化和教育资源,能够吸引大量人流,增加公园的使用率。

周边环境

生态环境

樱花公园本身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基础,但周边的城市建设可能对其产生一定影响。通过生态环境改善和景观提升设计,可以进一步增强公园的生态功能,如增加绿地面积、改善水体质量等。

公园内的樱花树是一大特色,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在不同季节展示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吸引游客。

人文环境

宁波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樱花公园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周边居民对公园的需求较高,通过提升公园的景观和功能,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休闲、健身和社交需求。

发展潜力

随着宁波市的不断发展,鄞州区的城市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樱花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通过生态环境改善和景观提升设计,樱花公园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品质,还能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形成一个集生态、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

6.气候分析:

宁波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25℃之间,1月为全年最冷月,平均气温4-8℃,7-8月为全年最热月,平均气温28-30℃,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湿冷该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480mm, 主讯期5-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春季整体风向较为集中,主要以东南风为;夏季整体风向较为集中,主要以南风和东南风为主;秋季整体风向相对分散,主要以西北风为主,同时东北风也较为明显;冬季整体风向较为集中,主要以西北风为主。

7.场地策划与SWOT:

场地策划核心要素分析

核心要素分类

将场地策划的核心要素划分为市民休闲与活动需求、交通与可达性、安全与维护、与可持续发展四个主要方面。

各要素满足方式

市民休闲与活动需求:借助多功能活动空间、艺术与文化展示、体育设施的改造等途径予以满足。

交通与可达性:通过公共交通衔接、无障碍设计、多模式交通整合、交通流量管理等来实现相应改造。

安全与维护:依靠设立全天候监控设施、安全规划优先、社区参与和教育、儿童安全措施等举措达成。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运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系统治理与自然恢复和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等方法实现。

通过对上述核心要素的详细分析,旨在确保场地能够全方位满足市民在休闲、活动、交通、安全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需求。

场地 SWOT 分析

优势(Strengths)

.地理位置优越,临近公园和市中心。

交通便利,可达性高。

樱花品种和数量丰富,具备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观赏的条件。

.劣势(Weaknesses)

受季节性限制,樱花花期短暂,影响公园全年吸引力。

部分设施布局不合理,影响公园整体园路线型的流畅性。

植物常绿落叶比例不平衡。

机遇(Opportunities)

各类文化活动的举办,如樱花摄影比赛等。

采取绿化和环保措施改善环境,并提升游客环保意识。

鉴于樱花公园自身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有望为游客打造更舒适、便捷的赏花体验。

挑战(Threats)

气候变化会对樱花生长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威胁公园观赏价值

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宁波存在其他赏樱地点,易分散公园游客。

8.光照分析:

宁波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条件较为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约为1800~1850小时,但受季风、云量等因素影响,不同季节和月份光照差异明显,夏季光照相对充足,冬季相对较少,2月等月份常出现少日照的情况。

9.城市环境分析:

 前期调研:

城市缺乏自然交互。

设计思考

公园置入城市

植物置入。在场地中加入植物的设计,表明通过植物来改善城市环境的策略。

植物配置。详细展示植物在场地中的配置情况,强调了植物布局的合理性。

建筑融合。展示了建筑如何与自然环境融合,形成统一的城市景观。

场地建筑与植物关系。展示建筑与植物如何相互结合,形成和谐的城市景观,强调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植物相互关系分析。分析不同植物之间的关系,展示如何通过植物配置来优化城市环境。

植物与水域关系。通过展示植物与水域的关系,强调水景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重要性。

10.人群分析:

a.上班族

需求分析:

增加共享单车投放点,与共享单车企业协商设置临时停放区域,方便上班族快速抵达和离开公园

休憩环境方面,在公园内增设安静舒适的午休区域,配备长椅、遮阳伞和隔音设施,种植更多绿植,以优化空气质量与视觉感受。

游客

需求分析:

游客需要清晰美观且具有文化特色的导览标识牌和多语言介绍,方便国内外游客更好地了解场地特色。

扩建停车场引入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实现车位预定与引导。

对于环境卫生问题,加强保洁团队建设,提高清扫频率。采用环保清洁工具与材料,保持公园整洁。

组织各类主题活动与文化展览,吸引不同兴趣群体的游客,带动公园整体人气,让商家更有更多机会接触潜在消费者。

居民

需求分析:

居民反映的设施老化损坏问题,安排专业人员全面排查,及时更换破损酒厂,以健身器材,路灯等确保设施安全可用且美观。

对于环境脏乱差的投诉,加强卫生清扫力度,增加垃圾桶数量,并合理分布,同时提高垃圾清理频率烟罐乱扔垃圾行为。

休闲空间方面,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开辟新的草坪区,修建花园或增设观景台,丰富居民的休闲体验。

关于噪音扰民,明确规定公园内活动的时间,范围和音量限制,对广场舞等团体活动进行规范,引导,平衡居民休闲娱乐与安静生活的需求,从而提升公园整体品质,让居民满意。

学生

需求分析:

学生反映的学习阅读空间不足,可在公园内开辟安静的露天学校,配备桌椅、遮阳棚和照明设施,同时设立小型图书馆或图书漂流角,提供丰富的书籍资源。

对于缺乏自然科普教育设施的问题,打造自然科普园区,设置各类动植物标本展示区、地质科普步道等,并安排志愿者或专业讲解员定期开展科普活动。

商家

需求分析:

优化公园内的商业布局,根据游客的流动线路和消费习惯,合理规划店铺的位置,提高店铺的可达性与曝光度,增加公共休息区域、完善停车场设施等,为游客提供更便利舒适的游览环境,间接促进商家的生意。

建立商家与管理方的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商家的新诉求并快速响应,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确保公务员商业运营的持续优化与发展

11.人与植物交互分析:

植物种类与分布

以多种不同种类的树木和灌木,包括针叶树、阔叶树、开花树等植物在空间中较为均匀的分布,形成了丰富的植物景观。

不同种类的植物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有的树木在春季开花,有的在夏季茂盛,这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观赏体验。

植物的高度和形态各异形成明显的层次感。从高大的树木到低矮的灌木,再到地面的花草,这种层次感不仅美观,还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觉和空间体验。

人与植物的互动

步行道与植物。步行道贯穿整个区域,步行道两旁种植各种植物。使人们在行走过程中能够近距离接触和观赏植物,享受自然的美景。步行道的设计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和分布,避免了对植物的破坏,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步行环境。

休息区与植物。休息区周围环绕着树木和灌木。这个设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在自然环境中休息和放松的场所,增强了人与植物的互动。

季节性变化

四季景观。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有的树木在春季开花,有的在夏季茂盛,有的在秋季变色,有的在冬季保持绿色。这种季节性变化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观赏体验,使人们在不同时间来访都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