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光跃影 – 基于古村再造理念下的广州渔村的重塑与再生计划

一、作者信息

姓名:冯俊熹、付可

院校: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院系专业:建筑设计专业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郭亚勋

在校职务:教研室副主任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D5渲染器、SketchUp、Lumion、Photoshop、AutoCAD、天正建筑

2.作品名:渔光跃影 – 基于古村再造理念下的广州渔村的重塑与再生计划

3.设计理念及思路:

方案形式灵感来源于场地船只上的桅杆,竖向的桅杆极具视觉张力,主要用于渔船挂帆的杆子,从场地现状桅杆提取杆件的元素,将其运用到建筑中去,使得新建筑与场地环境的融合,以木构件为建筑结构,通过模块化组合形成多种类型的使用空间,模数为4米。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明星村的港湾。

5.场地分析:

河道岸边的村名缺少公共休闲场所,小孩子没有游乐场;

视野没有最大话体现船停靠混乱,部分报废,但仍然保留原地,扰乱视野;

沿岸景观绿化植物缺少植物系统得不到平衡;

河岸旁布满有铁皮搭建的建筑物有的或是居民私自扩大面积的房间,有的则是渔民的住所,都属于违章建筑,处在很大消防隐患;

河道两岸没有合适的道路,缺少廊道行走,危害到人生安全。

设计说明:基地周边居住的大都是当地的渔民,渔民出海捕鱼归来之后会在河边开始售卖,周边的人都会自动来这里购买新鲜的海鲜鱼类这里逐渐演变成一个公共的水产品交易集市,但是由于现状闲置渔船众多,停泊混乱,水路拥堵,且渔民住房居住环境差。渔民数量减少,传统渔村亟待转型。本方案并非复兴传统渔村,而是结合基地现状融入现代化的语言,试图通过对场地的重新规划,激活沿河滨水空间,带动渔村发展,创造沿河集市的热闹场景,为社区人群提供可休闲、消费、娱乐、观景、买卖的新型集市社区空间;新型集市将提供多类型的休闲消费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建筑功能:自由集市、水上剧场、滨水活动区、停船区、钓鱼区、鱼货售卖区、鱼干晾晒区、小型房间等。

遮阳系统:广东地区夏季炎热,因此结合建筑结构设置了遮阳构件,在遮阳的同时在室内营造丰富的光影效果。渔民也可以在上面晾晒海鲜水产品;采用工字钢结构和木质遮阳棚。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