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共栖”数字博物馆 – 数字赋能生态保护

一、作者信息

姓名:李和

院校: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院系专业:艺术设计学院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刘凇麟

在校职务:讲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Potoshop、3D MAX等相关软件。

2.作品名:“万物共栖”数字博物馆——数字赋能生态保护。

3.设计理念及思路:

近年来,人类在发展之路上狂奔,无节制的发展模式如同一头失控的巨兽,无情地碾碎了生态平衡。生态危机如幽灵般肆虐,地球满目疮痍。森林面积急剧减少,那郁郁葱葱的林海在电锯声和大火中逐渐萎缩,无数树木倒下,只留下裸露的土地。水土流失随之而来,原本肥沃的土地被冲刷得千沟万壑,河流泥沙量剧增,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洪水等灾害愈发频繁。生物多样性也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大量物种因栖息地破坏、非法捕猎等原因走向灭绝边缘,它们的消失如同璀璨星辰在夜空中一颗颗黯淡。气候也变得异常极端,高温热浪、暴雨洪涝、严寒暴雪等极端天气交替出现,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巨大灾难。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许多人对这严峻现实置若罔闻。他们被短期利益蒙蔽双眼,依然肆意破坏生态。工厂的烟囱黑烟滚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流;汽车尾气在城市上空弥漫;森林被持续砍伐,用于建筑和农业;垃圾随意丢弃,污染着土地和水源。人类的这些行为,正将地球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地球是万物共同的家园,这里有人类,还有数不清的其他生灵。关注生态平衡、保护地球意义非凡,它关乎我们的生存与发展,更关乎子孙后代的未来。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守护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

本博物馆的设计别出心裁,巧妙运用众多科技元素传递生态保护理念。馆内设有可体验的科技游戏,当参观者沉浸其中时,能真切感受到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比如在一个模拟森林生态的游戏中,只要砍伐树木超过一定限度,动物就会失去栖息地,水源也会干涸,整个生态系统迅速崩溃,让玩家深刻领悟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互动投影以生动画面展现生态演变过程。从地球诞生时的荒芜,到生命大爆发的繁荣,再到人类出现后的生态变化,每一个阶段都栩栩如生。参观者可以看到森林如何从无到有地覆盖大地,又如何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迅速减少;看到物种在适宜环境中繁衍,又在生态恶化中灭绝。

基因库展示则是一扇了解生物多样性奥秘的窗口。这里陈列着各种生物的基因信息,向人们揭示每一种生物独特的遗传密码。从微小的细菌到庞大的哺乳动物,它们的基因如同珍贵的宝藏,一旦失去,生物多样性这座大厦就会少一块基石。

虚拟数字影像更是神奇,它能将遥远的生态场景逼真呈现。无论是远古时期神秘的恐龙世界,还是深海中绚烂多彩的珊瑚礁,都能在眼前重现。通过VR眼镜和触感手套,参观者还能“触摸”已灭绝生物,仿佛穿越时空与它们相遇。当指尖感受到恐龙粗糙的皮肤纹理,或是渡渡鸟柔软的羽毛,那种生命逝去的遗憾和珍贵会深深烙印在心中。

博物馆还模拟了破坏后的世界。荒芜的大地、灰暗的天空、寸草不生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恶劣的环境让参观者呼吸困难,深刻体会到地球生态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任何一种生物的消失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最终破坏整个生态系统。

 此外,博物馆积极展示推广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让人们看到清洁能源取代传统能源的希望;加强垃圾分类回收宣传,通过趣味游戏和详细讲解,引导人们从日常小事做起;倡导绿色出行,对比不同出行方式的碳排放,鼓励人们选择低碳方式;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让人们意识到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博物馆希望通过这些举措,唤起更多人对生态保护的关注,共同努力让地球重归生机与活力。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该设计方案位置于楚雄市双柏县。

5.场地分析:该大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峰为西舍路镇哀牢山脉小越坟山,海拔2916.1米,最低点在礼社江与彝家拉河、石羊江交汇处,海拔691米。市境地貌可分为山间盆地、中山浅切割宽谷、中山深切割峡谷三大地貌单元。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4%,境内宜牧草山草坡450多万亩,科学发展草食畜牧业和特色家禽业前景广阔。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