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亭镇农业文化博物馆

一、作者信息

姓名:吴昀希、蔡洁妤、吴林、沈欣悦、钱梦菲

院校: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院系专业:环境艺术工程学院展示艺术设计

二、指导老师信息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ketchUp、Photoshop、D5渲染器

2.作品名:望亭镇农业文化博物馆

3.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方案名为望亭镇农业文化博物馆,是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农业文化展陈空间设计,方案灵感来源于乡村振兴政策,项目地点在苏州相城区望亭镇,北太湖大道稻香小镇内,使用小镇内的老旧房屋进行改造设计。在此次项目中,我们提取了很多元素,结合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演练到我们的设计中,主要以农耕为主题,集合数字媒体形式打造出一个多元化互动型强的博物馆稻香小镇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稻作文化源远流长。这里的水稻种植面积达数千亩,全部实现机械化种植,其中智能灌溉面积占比较大。小镇的注册商标“金香溢”大米更是获得了多项荣誉,成为小镇的一张亮丽名片。除了出色的农业,稻香小镇还注重历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在小镇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与农业相关的石器,以及炭化稻谷等实物,这些都是稻作文化发源的明证。小镇还通过建设运河公园历史文化街区、恢复御亭、皇亭碑等历史遗存,进一步挖掘和传承了大运河文化资源。此外,稻香小镇还积极整合太湖、农业旅游资源,建设了长洲苑湿地公园、稻香公园、油菜花海、露营基地等各类旅游载体及网红打卡地,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苏州望亭镇稻香小镇场地布局合理,农业发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是一个集农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本方案的设计愿景为推行农业文化,推动文旅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望亭镇农业文化博物馆致力于乡村振兴发展,通过展示望亭镇农业文化历史及农业发展,这里承载着望亭镇居民的历史记忆和深厚的农业文化底蕴,能让居民及游客更加深入的了解当地农业文化发展,从而推进农业文化和乡村振兴。

本方案的设计理念为忆历史、扬农业、承文化和引数媒,我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在于强调系统观念,保护自然环境,注重生物多样、利用有限的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成为农业文明的活态载体。农业与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需要农业技术创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振兴也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了自给自足的生

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乡村管理制度,是农业生产实践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与农业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合理的选用多媒体互动展项,博物馆的空间利用、环

境渲染等呈现的效果,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是科技发展的趋势,也是为了实现历史传承、弘扬传统等文化的一种尝试。

方案之中分为了六个主要空间,首先是序厅部分,序厅用到了许多图文信息展板,LED屏幕和环形投影屏幕。运用到了场景复原来体现整体展厅的内容与所想表达的理念。第一单元为农耕历史沿革区域,运用到艺术装置,成列展品,LED屏幕。中间有通过提取稻子与竹编竹篮提取而成的艺术装置。展厅内主要展示了农耕历史与望亭的历史沿革,通过场景复原与LED屏幕展示去呈现内容。第二单元是乡村生活场景再现。具体运用到了环幕投影装置和大型艺术装置。四周制作了大型的圆弧形浮雕墙的设计,是空间更显大气端庄。走廊区运用到了波浪形的展柜设计,其中有许多展板信息内容主要展示关于望亭镇的乡村场景生活。其中运用到了许多展板与场景复原的展陈方式,使游客更加声临其境的带入其中。第三单元为农耕工具与技术展厅,展厅主要运用到了LED屏幕,图文信息展板,成列展品。展厅内主要内容为展示农耕道具。地面做了以麦浪为元素的波浪形玻璃走道。整体空间沉稳大气。第四单元为农耕精神与传承。展厅展示的内容为农耕的文化精神内涵。通过大型的LED屏幕与大型复原场景的结合,通过远景近景的表现手法区呈现效果。第五单元为未来发展展区。展区内运用到光影艺术,LED屏幕,成列展品,图文信息展板。展厅内采用多种数字媒体的形式的互动装置和酷炫的LED屏幕显示。墙面采用圆柱形展柜展示了大型的农产品种子,视觉冲击力较大。主旨通过创意和技术的结合,向观众传达特定的信息或情感。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北太湖大道稻香小镇内。

5.场地分析:

本方案定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北太湖大道稻香小镇内,与无锡市隔望虞河相望,周边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村落也较多。有许多生态旅游项目,推动经济和乡村振兴。从场地布局来看,稻香小镇形成了“西农、中城、东园”三片式的空间布局结构。镇西片为太湖区域绿心生态保育区,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镇中片为城镇型综合功能区,集中了居民生活、商业服务等功能;而镇东片则规划为农业旅游观光区,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农业旅游体验。我们的博物馆便使用中城的老旧房屋进行改造设计,既交通便利,也保证了博物馆的人流量。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