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青灵屿

一、作者信息

姓名:田荣昀、齐珺瑶

院校: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院系专业: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设计专业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苏丹

在校职务:教研室主任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D5渲染器、SketchUp、AutoCAD

2.作品名:挽青灵屿

3.设计理念及思路:

项目背景与理念:

“挽青”寓意着挽回那曾经消逝的葱郁盛景,强力阻拦生态的退化与荒芜;“灵屿”则赋予这片绿地以灵动仙岛般的气质,宁静且祥和,满溢自然的灵性。本设计秉持“纳山水灵韵入设计,化生态秀色为巧思。”的核心理念,深度考量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力求在废弃绿地上重塑生机与活力,构建一个生态与人文和谐交融的公共空间。

功能规划与特色:

设计了合理的功能分区和便捷的交通流线,各个功能区域的建造积极采用环保材料,例如,休闲亭榭采用竹子等可再生材料搭建,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多样化需求。确保居民能够轻松自如地穿梭于各个功能区域。石板步道与木质栈桥相互搭配,蜿蜒曲折地延伸向绿地的每一处角落,既方便了行人的通行,又与周边景观相得益彰。

景观营造:

植物配置巧妙融合自然式与规则式的精妙手法。以本土适生树种为根基,这些树种历经岁月考验,与当地环境完美适配,能够迅速扎根生长。在此基础上,巧妙点缀缤纷花卉与葱郁灌木,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与色彩感。不同季节的花卉依次绽放,与常绿的灌木和乔木相互映衬,不着痕迹地勾勒出四季的更迭变换,让居民在漫步其中时,尽情领略野趣与自然之美。

生态修复与价值:

曾经,这片绿地垃圾遍地、寸草不生,生态环境极度恶劣。幸得乡村政策的大力扶持,随着生态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依托乡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之环保人的执着坚守以及各界的热心援手,“挽青灵屿”才得以重获新生。如今,它宛如一颗绿色明珠,成为净化空气的“绿肺”。茂密的植被如同天然的过滤器,吸附尘埃,源源不断地释放氧气,极大地改善了周边的空气质量,为居民的健康筑牢了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也为乡村的生态平衡做出了卓越贡献。

展望与意义:

这样的生态修复与守护行动在全国各地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无数的“挽青灵屿”正从荒芜中崛起,焕发出勃勃生机。人们对自然生态的守护热情持续高涨,且永不停歇。这片“挽青灵屿”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片绿地的重生,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实践与永恒典范。它将持续激励更多的地区投身于生态保护与建设之中,让绿色的希望在中华大地蔓延生长,永不落幕。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某乡村的一块荒废绿地。

5.场地分析:

这是一块长55m,宽30m的不规则绿地,总面积为1650㎡。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