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李思源、丁雨琴、孟金蕊、范韵洁
院校: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院系专业:环境艺术工程学院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许松
在校职务:副院长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ketchUp、D5渲染器、PS。
2.作品名: 天文万象 – 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下的天文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方案
3.设计理念及思路:
首先,我们确立了 “人与宇宙” 的主题,思考人类与宇宙的关系。“人与宇宙”主题天文馆的首要设计理念是“探索”。这不仅是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更是对人类自身在宇宙中位置的探索。天文馆应成为一座激发人类探索欲望、推动科学发现的殿堂,让访客在探索中感受到宇宙的壮丽与神秘。搭建起人类与宇宙之间沟通的桥梁。鼓励访客主动思考,激发内心深处对未知世界的渴望。“连接”是天文馆设计理念的另一重要方面。它旨在建立人类与宇宙之间的情感纽带,让访客感受到自己不仅是宇宙的观察者,更是宇宙的一部分。通过天文馆的体验,人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宇宙与人类的相互依存关系。设计核心理念为“连接人与宇宙”,强调人作为宇宙的一部分,与宇宙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通过天文馆的展示与体验,让访客能够亲身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神秘与美丽,从而引发对宇宙奥秘的无限遐想。
在空间布局上,天文馆采用流线型与环形设计,模拟宇宙天体的运行轨迹,营造出一种置身宇宙之中的氛围。各个展区以宇宙探索的不同阶段为主题,如“启程与探索”、“银河漫游”、“宇宙之思”“星际生命的探索”“宇宙探索的未来”等,通过高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为访客提供身临其境的宇宙探索体验。天文馆不仅涵盖了宇宙的起源、演化、结构等基础科学知识,还深入探讨了人类在宇宙探索中的里程碑事件,如阿波罗登月、火星探测等,以此激发访客对人类探索精神的敬仰与传承。同时,通过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未来科技展望,如量子计算、引力波探测等,引导访客思考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如何借助科技力量进一步探索宇宙。在互动体验上,天文馆更是推陈出新,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全息投影等前沿技术,让访客能够亲手“触摸”遥远星系,亲身体验宇航员的太空漫步,甚至“驾驶”探测器深入黑洞边缘,这些前所未有的体验,无疑将极大地拓宽访客的想象力边界,激发他们对宇宙探索的无限热情。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大道南
5.场地分析: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大道南地理位置优越,位于苏州市城东,是苏州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这里科研机构、高校和高科技企业密集,有众多科研人才、高校师生等对科学技术感兴趣的人群,是天文馆的潜在优质参观群体。该区域的科技氛围浓厚,与天文馆的科技主题相得益彰,有利于开展科普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
地铁交通:中新大道南地区地铁线路密集,如地铁1号线和9号线等,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天文馆附近的地铁站将使游客能够轻松到达,享受便捷的出行体验。
道路交通:该地区道路交通网络完善,多条主干道和高速公路交汇于此,如星明街、星海街等,为自驾游客提供便利的停车和出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