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 蓝金霞、熊思
院校: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院系专业: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谢少亮
在校职务:建筑设计专业主任、建筑设计专业副院长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SketchUp、Adobe Photoshop、3ds Max、Layout、Lumion、D5渲染器、剪映、建E全景。
2.作品名:田间书屋 – 守护留守群体的精神家园
3.设计理念及思路:
乡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承载着千年的农耕智慧与质朴的人文情怀。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中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留守人群面临着文化生活匮乏、情感交流缺失等诸多困境。为了给乡村(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麻布岗镇)留守人群打造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情的精神家园,在一处伴有大水塘且不规则的闲置用地上,特设计这组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田间书屋,旨在以文化为纽带,重塑乡村公共生活,促进乡村的和谐发展与文化传承。
设计理念:
以人文本,满足多元需求。深入了解乡村留守人群的年龄层次、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从图书借阅、阅读交流、公共活动参与,到村史文化传承、村务办公支持,全方位覆盖他们的生活、学习与社交需求,让田间书屋成为乡村生活的核心枢纽。
文化传承,重塑乡村记忆。挖掘并展示当地村史文化,通过实物陈列、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年轻一代了解乡村的发展变迁,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为老一辈提供一个回忆往昔、讲述故事的平台,使乡村记忆得以延续。
自然融合,营造田园氛围。充分尊重乡村的自然环境与田园风光,在建筑设计上采用乡土材料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方式,使书屋与周边的田野、山水融为一体;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让使用者在阅读与活动之余,能够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开放共享,促进交流互动。打破传统建筑的封闭性,打造开放、通透的空间格局,鼓励村民自由出入、互动交流;设置多样化的公共活动区域,如广场、庭院等,定期举办文化活动、技能培训、村民议事等,增强乡村社区的凝聚力与活力。
设计思路之功能分区:
图书阅读区:根据不同年龄段和阅读需求,设置儿童读物区、成人文学区、农业技术区、科普知识区等;配备舒适的阅读桌椅、充足的自然采光和柔和的照明系统,营造安静、温馨的阅读环境。
公共活动区:规划多功能厅,可用于举办文艺演出、电影放映、讲座培训等大型活动;设置室内外活动场地,如活动场、健身区、儿童游乐区等,满足不同人群的体育健身和娱乐需求。
村史馆:收集整理当地的历史文物、老照片、农耕器具等,通过展览展示的形式,展现乡村的发展脉络、民俗风情和杰出人物事迹;设置互动体验区,让参观者能够亲身感受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
办公空间:为村委会提供日常办公场所,包括会议室、办公室、档案室等;配备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网络设施,提高村务工作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设计思路之空间布局:
动静分区:将图书阅读区与公共活动区分开设置,避免相互干扰;同时,在公共活动区内,根据不同活动的噪音大小和人员流动情况,进一步细分功能区域,确保各区域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连贯性。
内外融合:采用开放式的布局设计,将室内空间与室外庭院、广场有机结合;设置大面积的玻璃门窗和露台,引入自然光线和新鲜空气,使室内外空间相互呼应、融为一体;在庭院和广场周边种植花草树木,打造优美的田园景观,为村民提供舒适的休闲活动空间。
设计思路之材料分析:
乡土材料运用:优先选用当地的石材、木材、稻草、竹子等乡土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具有环保、经济、易于获取的特点,还能体现乡村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在建筑外观设计上,充分发挥乡土材料的质感和色彩优势,打造具有乡村风格的建筑造型。
现代工艺结合:在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和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引入现代建筑工艺和技术,如钢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节能保温技术等,提高建筑的稳定性、耐久性和舒适性;同时,运用现代装修材料和工艺,对室内空间进行精细化处理,营造简洁、美观、实用的室内环境。
设计思路之可持续发展:
1.能源利用: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为书屋提供部分电力供应;设置风力发电装置,补充电力不足;采用节能灯具、节能电器等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水资源管理: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屋面和场地雨水,用于灌溉庭院植物、冲洗厕所等;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如节水型水龙头、马桶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生态环保:在建筑周边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采用生态绿化方式,种植本地植物,减少人工维护成本,同时为鸟类、昆虫等生物提供栖息地,促进生态平衡。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麻布岗镇大长沙村
5.场地分析:龙川县麻布岗镇大长沙村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河源市北部,是连接珠三角与粤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区域。这一区域在地理上处于广东丘陵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带,具有独特的山水风貌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夏季气温较高且降水集中,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对书屋的防潮、通风和防雨都做了重点突破。龙川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客家民俗风情,村庄周边以农业生产为主,常见农作物种植和家禽养殖等。大长沙村以留守人群为主,包括老人、妇女和儿童。老人多从事一些传统的农业劳作或居家休闲活动,对文化娱乐、交流聚会场所有需求;妇女在照顾家庭之余,也希望有提升自我和社交的空间;儿童则需要良好的学习与课外读物阅读环境,以及安全的娱乐场地。书屋的建设考虑了与农业生产相结合,设置了农业技术书籍专区,方便村民学习农业知识;也开辟小型的农业科普实践场地,展示新型农业技术和品种,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6.设计说明: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麻布岗镇大长沙村,田间书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留守群体。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充满着乡村的宁静与质朴。书屋以二十四节气中四季之一的节气来命名四个区域,围绕一块不规则的大水塘而建,水廊走道成为建筑的焦点,为留守群体打造了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精神家园。总体布局围绕由原有水塘重塑的景观水池连廊展开,分布四个主题院落:
惊蛰(阅读区):惊蛰,象征着万物复苏,阅读区如春天的使者,唤醒人们对知识的渴望;阅读区位于书屋的西北一侧,采用明亮的色彩和舒适的座椅,营造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阅读氛围。这里阳光充足,空气清新,自然光线透过窗户洒在阅读区,营造出宁静、温馨的氛围。在这里,留守群体可以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忘却生活的烦恼,汲取知识的力量。
小满(办公区):小满,象征着农作物渐渐饱满,办公区承载着书屋的日常运作,为服务留守群体默默耕耘;位于书屋的西南侧,靠近入口处。这里是书屋的管理中心,负责日常运营和服务工作。办公区与其他区域相互连接,方便工作人员及时为读者提供服务。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如同小满时节的农作物,渐渐饱满。
白露(村史馆):白露,有丰收后的宁静,村史馆记录着村庄的历史与文化,让后人铭记先辈的奋斗;村史馆位于书屋的南侧,是村庄历史和文化的展示窗口,记录着大长沙村的发展变迁让后人了解村庄的过去。在这里,留守群体可以感受到家乡的深厚底蕴,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村史馆定期举办文化讲座和展览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村民共同参与,传承和弘扬村庄的历史文化。
大寒(活动中心):大寒,虽处寒冷时节,活动中心却如冬日暖阳,为人们带来温暖与欢乐。位于书屋的东侧,直面大水塘。活动中心设计宽敞明亮,配备了音响设备、投影仪等设施。这里可以举办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亲子活动等,丰富留守群体的业余生活。同时,活动中心也可以作为培训场地,为留守群体提供技能培训和文化教育。
五、作品展示
![](https://www.d5render.cn/wp-content/uploads/tjsw01.jpg)
![](https://www.d5render.cn/wp-content/uploads/tjsw02.jpg)
![](https://www.d5render.cn/wp-content/uploads/tjsw05.jpg)
![](https://www.d5render.cn/wp-content/uploads/tjsw06.jpg)
![](https://www.d5render.cn/wp-content/uploads/tjsw07.jpg)
![](https://www.d5render.cn/wp-content/uploads/tjsw03.jpg)
![](https://www.d5render.cn/wp-content/uploads/tjsw0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