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李天淳
院校:天津工业大学
院系专业:艺术学院 环境设计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郑勇
在校职务: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SketchUp、Adobe Photoshop、AI+ID、D5渲染器。
2.作品名:漱石枕流 – 天津西井峪历史文化村口袋公园设计。
3.设计理念及思路:
题目含义:漱石枕流,意为隐居生活,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
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释义:晋代有个叫孙楚的人,想要隐退山水之间,就告诉他的王济说自己将“漱流枕石”,但在表达时误说成“漱石枕流”。王济听后问“水流可以枕着、石头可以用来漱口吗?”。孙楚说:“我之所以枕流水是想要洗干净自己的耳朵,之所以漱石头是想要磨练自己的牙齿。”
设计说明
本设计旨在为游人在下山的步道上提供一处休闲放松的场所,在西井峪村落的设计中我采取了一种尊重并保留原始地理特征的策略,以山石、树木和流水等自然元素作为设计的核心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哲学,巧妙地运用了借景、对景、障景、漏景隔景和点景等造园技巧这些手法与场地的半开放特性相结合,旨在打造个仿佛与外界隔绝的宁静桃园,目的是让游客在这片空间中体验到隐逸生活的乐趣和乡村的宁静,同时,通过这种独特的设计手法,西井峪村落将成为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取景框”,让游客在其中捕捉和感受自然与文化的和谐交融。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天津蓟县西井峪历史文化名村。
5.场地分析:
该地以“石”闻名,房舍依山而建,街巷就势而成,走在其中仿佛穿行在石头的森林,本设计定位是为游人在下山步道提供休闲放松场地,将地域肌理融入到半封闭的口袋空间当中,让游者身心回归乡土与自然,悠然归隐于岩石-树景-涧水之间,设计中穿插多种视觉心灵疗愈方式,结合远眺、水帘、秋千、饮井水等多种方式引起游人其本真对自然与乡土的生命情感感知。
场地尺寸:目标改造区域位于西井峪村2-42和2-44地块的夹角中(见展板①西井峪历史文化村规划总图),是西井峪“一号府君山徒步游线”,下山的必经之路。场地面积887m,周长120m,最宽界面22.61m,最窄界面7m·原始主通道13.7m
场地分析:约900m的空间,位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夹角位置,有充足的垂直界面可以用于展示西井峪石头主题元素,位置适于置人一个从府君山下山后给游客休憩,引导游客步人乡愁的区域。
根据原始空间分析,本场地是一个半合围空间,优点在于可以营造良好的私密性和视觉秩序,不被外部环境影响,
设计策略
加强空间的私密性,借景于西井峪村本土的自然植被和地域建筑肌理,同时阻止乡村中未被规划缺乏秩序的元素污染游客的观光线路,我选择的办法是抬高观者视线,使用廊道和跃层增加视觉层次,并营造空间高低落差,围绕视线布置庭院式景观节点,让内部景色与外部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样既解决的封闭空间的堵塞性,又防止了当地的天然景观资源浪费。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