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赵欣蕊、胡雅舒、常一凡、李齐晨
院校:中南大学
院系专业:建筑与艺术学院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宋盈
在校职务:副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ketchUp、Rhino、D5渲染器、Photoshop
2.作品名:青银共潮生
3.设计理念及思路:
社会老龄化加重,新生儿数量却在下降,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面临招生少招生难等现象,而老年活动场所却供不应求。
设计结合了此社会趋势,分析老幼在需求及需求尺度及尺度上的相似之处,认为老幼在健康安全需求方面、社交娱乐方面以及情感需求方面等都有共同之处,提出了将原有幼儿园场所进行改使之成为老幼复合共享的社区公共服务建筑。
希望能通过改造提高原有场地的活力,加强原有场地对幼儿的关怀,提高原有幼儿园的竞争力;同时加入老年人群的服务设施,更好的适应社会变化的趋势,提高建筑利用率。同时希望,能够进一步解决老年人群心理普遍存在的孤独及缺少活力的问题。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韶山南路铁道幼儿园。
5.场地分析:
设计选取了长沙市某大学校园内一旧幼儿园做改造。改造的目标服务人群有两类,一是梅岭村老龄居民:梅岭村在某某大学某某校区内,有许多退休教师,退休干部等高级知识人群。梅岭村大多为老居民楼,多为过去分配住房居民多为老人,家庭中儿女一般有别的住所,孙辈同儿女居住。老人缺乏陪伴,也缺乏学习交流场所。二是铁道幼儿园学生:多为附近居民区的儿童,来自梅岭村、通泰梅岭院及附近小区。儿童在傍晚五点放学,学校儿童设施略有不足,放学后爱在幼儿园外某某大学铁路园火车头模型处游玩。
原有建筑问题不少,这是由于此建筑是由其它功能的建筑在上世纪90年代改造成为幼儿园的。建筑在对幼儿的关怀上,有不少缺失。例如幼儿活动场地狭窄;建筑整体童趣不够;部分建筑体和空间荒废未利用;整个建筑与场地的流线不太流畅;在上放学时,由于幼儿园接待室空间过小,家长只能在室外等待,整体等待感官较差等等。
设计对点到具体场地问题,点对点解决问题。设计将旧幼儿园的建筑体和场地进行重新规划调整,加入波浪潮汐一半的构筑,改善交通丰富场地的同时,为建筑注入新活力,解决了原有的玩耍场地缺失、童趣不足等问题。同时将荒废的空间利用起来,为附近的老年居民创造了一个活动学习的空间,也希望幼儿的活力能够感染老年人。此外,也开发了一块公共休息空间,不仅解决了原有建筑垂直交通不便的问题,也解决了幼儿家长接送孩子的等待体检不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