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里·又见青山

一、作者信息

姓名:黎景泉、宁纪恒、黎积源、龚嘉程

院校:桂林理工大学

院系专业: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韩冬、丛林林

在校职务:教授、副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ketchUp、D5、Photoshop。

2.作品名:青山里·又见青山。

3.设计理念及思路: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项目团队以“诗意故乡”为核心理念,将古诗词“山环水绕疑无路,浪花滩头又一村”的意境巧妙地融入设计之中。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展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利用。设计过程中,团队拆解并重构了“山环”与“水绕”的元素,将其融入公园的构筑物设计中,使得整个项目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相得益彰。此外,项目还紧密结合了浪石村的传统民俗——河灯节。河灯节是当地居民表达对水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感恩的一种方式,通过将这一传统民俗融入项目设计,不仅能够激发人们对当地文化的兴趣,还能够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这样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吸引游客,还能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特色产品的销售,从而带动经济增长。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杨堤乡浪石村。

5.场地分析:

“青山里·又见青山”,这个项目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杨堤乡浪石村,是一个充满雄心与愿景的乡村振兴计划。它不仅旨在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更是一个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村庄知名度、推动乡村经济持续发展的综合工程。浪石村,这个始建于明末天启年间的古村落,因其独特的礁石景观而得名,这些礁石在江水的冲刷下,形似簇拥的浪花,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6.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的策略是精心设计的,旨在强化项目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我们优先选择了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树种,这些树种不仅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减少维护成本,而且能够为当地生态系统提供支持,促进生物多样性。同时,这些树种也是浪石村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它们的选择不仅是出于生态考虑,也是对当地传统的一种尊重和传承。除了乡土树种,我们还精心搭配了多种爬藤植物和水生植物,这些植物不仅能够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观赏性,还能够为当地的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增强生态平衡。爬藤植物如常春藤、爬山虎等,能够覆盖构筑物表面,随着季节变化展现不同的色彩,为村落增添生机。而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等,则能在水域中形成美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有助于净化水质,维护生态健康。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