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一个屋檐下 – 重庆梁平中国印迹乡村馆设计

一、作者信息

姓名:李昂、李慧琳、安可欣

院校:东南大学

院系专业: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型)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夏兵

在校职务:副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RHINO+VRAY+PS(鸟瞰图采用实景合成)。

2.作品名:同在一个屋檐下 – 重庆梁平中国印迹乡村馆设计。

3.设计理念及思路:

项目选址于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一处地势平缓的水田与林地之中,建筑以流动的曲线形态融入环境,并与远处的湖面相呼应。作品提出了尊重湿地生态延续梯田肌理、代表西南山地乡村建筑特色、集成现代建造绿色节能技术3大概念。

设计方案遵循小微湿地地形地貌,在造型、高度以及流线上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同时在规划、建筑和景观设计上均强调乡村元素的在地性表达。作品采用木结构和双坡屋面回应中国传统建筑特点,并在结构上运用曲面双坡屋顶、张弦梁与木结构进行组合。在保证建筑能够有效应对潮湿的气候与雨水天气的基础上,作品利用屋顶造型,在自然采光和通风两方面均提高了建筑的绿色性能。

传统与现代兼备,自然与科技相融,最终营造出符合中国田园氛围与乡土气息的中国印迹乡村馆。

设计从场所环境、传统元素、建造技术展开创作。

  • 建筑谦和介入环境,既延续层次起伏的小微湿地地形地貌,又拓展双桂湖湿地公园的景观优势,并尽可能控制填挖方基本持平。建筑化整为零,以小体量散布在场地当中,并通过曲折的屋顶结构形成连续的檐下空间。不同高度和形体的建筑单体与丰富的景观要素,共同组成了和谐的视觉画面。
  • 传统元素方面,作品代表了西南山地乡村建筑特色。在布局上,作品回应林盘自然村落形态;在造型上,呼应西南地区特色的吊脚楼建筑;景观设计则模拟水田的造型,并种植作物或打造跌水景观。室内则融入梁平乡村色调,联动非遗工艺。

设计方案综合了展览、会议、创新孵化、办公、餐饮等功能,为外地游客、潜在客户、当地农民以及专业工作者等提供基础服务设施、活动交流场所以及创新孵化空间。

  • 展陈空间展示当地传统文化和特色,同时可考虑打造乡村IP,出售文创产品,进一步宣传乡村文化。
  • 创新孵化基地可以为当地的创意人才和文化、手艺人提供创新创业空间。
  • 建筑内还增设湿地公园游客驿站的功能,为来往的游客提供自行车停放、田园餐厅以及旅游摄影等服务。
  • 作品提供的综合性平台方便农民对外展示农副产品和交流种植技术,报告厅和乡村产业孵化展示空间可以促进不同人群之间的互动交流。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位于重庆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一处地势平缓的水田与林地之中。

5.场地分析:

  • 印迹乡村馆的规划与场地环境紧密结合,不断回应小微湿地自然起伏的地形地势;
  • 建筑本体既延续了传统山地建筑的特征,又在结构、构造和建造上做出符合梁平乡村印象的创新;
  • 作品的景观设计在最大程度上尊重湿地生态,模仿水田造型延续梯田肌理,并种植各类植物例如油菜花、荇菜等,降低对环境的干扰。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