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陈媛、施维
院校:淮阴工学院
院系专业: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陈恒泽、赵海英
在校职务:副教授、讲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SketchUp、Photoshop、D5渲染器
2.作品名:稻香黄花塘,漫游泥沛村。
3.设计理念及思路:
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拥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泥沛村逐渐被青年人一代所忽视,导致古街变得空旷,建筑逐渐破旧,失去了原有风貌。在此设计中,主要将泥沛村中现有破败的建筑外观进行修缮,与现代化建筑风貌相结合,在展示原有建筑底蕴的同时展现现代的发展。
我们的核心目标在于保留这些泥沛村落建筑所承载的独特历史韵味,保证泥沛的特色文化不被时代进程所淹没,同时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和实用功能。通过这样的努力,希望使它们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承载着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在风貌还原方面,工作的重点在于精心恢复建筑原有的外观特征,包括墙体的颜色、屋顶的样式、门窗的装饰等细节。在保留建筑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现代化的设施设备,使这些老旧建筑能够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例如,在泥沛村,一座废弃的工厂被改造成了充满艺术气息的艺术展览馆,展示了当地艺术家的作品,为乡村的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空间方面,泥沛老街西侧临河面有众多可利用的绿化场地;设施方面,泥沛老街的大门为砖砌拱门,悬挂“泥沛”字样,富有特色;老街新建了活动中心和农民戏台,风格于老街原本风貌相类似,同时引入了新中式建筑风格;老仓库、特色民居及院落也是泥沛老街的一大特色亮点,风格独特,为当地传统的乡土建筑。
以江苏省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为重要依据,以《盱眙县黄花塘镇泥沛社区村庄规划》为规划基础,深化泥沛村周边空间布局、公共空间提升、传统建筑保护修复,将泥沛打造成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农房改善示范点,人居环境示范点,乡村振兴示范点;将泥沛建设成一个以旅游产业为支柱的产业村,一个承接城市居民乡村特色的康养地,一个提前触摸更高生活质量的社区;溯源“泥沛大集”,结合本地特色美食,形成吃、住、玩为一体的文化娱乐空间。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泥沛村。
5.场地分析:
本次设计研究确定的泥沛社区街南组边界,北至何任线,东至宁连公路,南至泥沛桥南,西至泥沛大涧规划范围39.92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范围4.00公顷。泥沛道路呈“三纵两横”的布局,“三纵”从为宁连公路、少奇路、泥沛老街。宁连公路为沥青路面;少奇路为泥沛的主干道,使用了沥青路面;泥沛老街保留青石砖道路,街道西侧有条沿街水沟。泥沛村建有社会服务性质的场所,如医疗站、农技站、人社站、居委会等等,同时也新建了丰富村民日常生活的公共场所,如农民大戏台、村民活动中心。村内部分区域还建有工厂和生产车间。泥沛村按叉路口分为四个区域。首先是村口商业聚集区,对村外售货;然后是村中心农售区;其次是村内休闲手工作坊区,有休闲娱乐场所和手工作坊;最后是老街文化区。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