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李佳、王靖宇、章诗兰、林婧怡
院校: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院系专业:设计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陈忆、查波
在校职务:讲师、副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SketchUp、D5渲染器、Photoshop
2.作品名:梅园村丹果累累桥下集市设计
3.设计理念及思路:
设计理念:本设计为注重为改造城市高架桥下灰空间,进行城市场地微更新。将场地赋能为为周边地区进行季节性活动和日常性生活的多功能集市空间。将当地季节性的集市活动、日常社区服务和健身运动空间集合在梅园村高架桥下空间,空间赋能进行场地活化。与相邻的杨梅主题公园相结合。以模块空间为基础,提取多种季节性的主题功能进行转换,打造一个以杨梅宝宝“丹果累累”为主题IP形象,关注地方服务,兼具季节性和日常性的多功能集市空间。
设计思路:功能+场地延续结构结构(集装箱、框架)与杨梅相互融合+景观(杨梅主题公园)+活动、观赏、参与(继承和延续现有场地,增加新的时尚快闪和主题活动)+IP交替(考虑周边环境和特性,活用现有杨梅IP,形成IP更替,创造出更好、更能吸引客人和满足周边居民及游客需求的节点)。在保留部分现有场地基础设施的前提下,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快速切换场地功能,将小功能放大。
核心亮点:
以模块化为基、色彩为辅,运用季节性的主题功能转换,打造一个吸引人、多功能、具有娱乐性和互动性的市集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空间,既能吸引游客,又能为当地居民提供便利和娱乐。
(从杨梅这一当地特产的农产品发散思维,通过高架下的地块将周边的特产产业连接起来。在满足当地居民基本需求的同时,在特定时间段设置热门活动场所,更好地发展当地特色旅游。在场地内设置轻量脚手架,方便组装和拆卸,节约成本。设有后备箱集市,既便利了当地售卖者又能让购买者体验杨梅丰收的喜悦。)
同时更迭杨梅宝宝IP,与当代潮流相结合,吸引游客。
材料选择:保证轻便透亮的同时切合场地整体氛围。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横河镇梅园村胜路高架桥下。
5.场地分析:
场地信息:场地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桥下垂直投影面积6000平方米;可实施范围面积6000平方米;既有建筑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可利用桥下净高6.3米;现状情况场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已建设公厕、停车场及篮球场等配套设施。
周边情况:周边情况位于浙江宁波慈溪市胜陆高架梅园段高架桥下,紧邻高架梅园村出口,梅园村是全国杨梅之乡,2016年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与梅园村杨梅主题公园贴近,能够从公园小道直通高架桥下空间,杨梅主题公园放置了大型“杨梅仙子”雕塑和各种风格迥异的“杨梅宝宝”雕塑。
群众需求: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得知当地人民希望增设更多便民设施,同时通过高架桥下地块建设增加外来游客前来购买杨梅和当地农产品的可能性,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