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翠境  古今交汇 – 重绘镇江梦溪广场文旅生态新画卷

一、作者信息

姓名:徐家富、付紫菱、时林雨、谷秋云

院校: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院系专业:艺术设计学院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李杰

在校职务: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姓名:张斌

在校职务:镇江高专产业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ketchUp,Adobephotoshop,AdobeInDesign,AdobeIllustrator,Comfyui。

2.作品名:梦溪翠境  古今交汇 – 重绘镇江梦溪广场文旅生态新画卷

3.设计理念及思路:

为解决梦溪广场的交通问题,本案空间创意规划的重点是引入了纵向空间人车分流设计。首先现有的环岛将被拆除,通过把原环岛车流引导至地下空间,并改为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这一举措旨在减少车辆绕行的距离,提高交通效率。优化交通流线,同时重新规划广场内的车道布局,增设专用左转车道和右转车道,并将车流人流分开,减少车辆交织冲突,提高通行能力。

梦溪园与沈括是镇江本土文化的金名片,原地表广场与周边高楼所构建“城市天井”空间,将打造为“梦溪文化主题公园”,本方案意向性还原了梦溪园的历史建筑与风貌,更将宋代重大科技成果互动展示融入公园总体规划项目之中,既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又承续着教育与文化传播的重任,让沈括与梦溪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镇江市京口区梦溪广场。

5.场地分析:

梦溪广场是位于镇江市京口区东门的环岛形城市交通枢纽,它是连接镇江老城区与东部地区的重要门户节点。因其临近北宋科学家沈括晚年的居所梦溪园,故称梦溪广场,广场中心的沈括塑像更是成为了镇江的文化象征,自1992年建成以来,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重要符号。

随着镇江城市面貌的不断发展更新,城市人口的增长和车辆数量的增加,梦溪广场每天的车流、人流都非常大,环形交叉口的弊端逐步显现,早晚高峰期经常出现拥堵的情况,不仅影响了市民的出行效率,还带来了安全隐患,镇江人民对于广场交通现状表达了强烈不满。为此,镇江市京口区政府提出要对梦溪广场进行改造,以缓解交通拥堵,改善交通秩序,提升城市形象。

6.项目设计特色与亮点

梦溪广场的改造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拆除环岛并改为地下通行,采用信号灯控制交叉口,可以有效减少车辆绕行的距离,提高交通效率。优化交通流线,增设专用车道,则能减少车辆交织冲突,进一步提升通行能力。此外施行人车分层分流,不仅保障了行人的安全,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更加舒适、美观的公共空间。

将释放的原地表空间,打造成为一座绿意盎然的城市山林特色的梦溪文化主题名片公园。地表方案设计致力于修复并增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方案规划巧妙融合高密度混凝土建筑与中央大型公园,同时现代建筑与古典公园构建出“城市天井”这一视觉盛宴,重新打造一个以集交通顺畅、环境友好、休闲养老、文化传承,城市山林等综合性梦溪文化广场为城市名片的新地标环境。为市民带来前所未有的绿色开放空间体验,让喧嚣都市中拥有一片宁静绿洲,让自然与城市和谐共生。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