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孙钰健
院校:辽宁科技大学
院系专业: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学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汪海鸥
在校职务: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天正建筑、天正日照、Sketchup、Lumion、Rhino、Illustrator
2.作品名:居住区规划设计 – 绿野之境
3.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设计将注重人与自然和谐,高效可持续节能,强调绿色生态平衡设计。项目的主要目标在于推广和促进碳吸收建筑的落成,以减缓甚至降低日益升高的气温。项目的主要目标在于推广和促进碳吸收建筑的落成,以减缓甚至降低日益升高的全球气温。面对逐渐恶化的全球变暖问题,所有企业都有责任敦促并参与到当地政府所制定的减少碳排放的激励计划中,尤其是工业和交通运输相关的产业。
以生态设计的手法,试图打造一栋在能源上自给自足的公寓楼。这些能源包括了电能、热能、以及大楼循环吸收的能源。为更好的体现大楼与自然共生的理念,该项目种植的乔灌木将超过200棵,得益于大量乔灌木植被的种植,建筑在一年四季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自然色彩,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垂直森林。这些位于阳台之上的乔灌木绿植在提供氧气和湿气的同时,还可以很好地吸收周围的环境噪音。垂直森林的实现也让整栋大楼呈现出冬暖夏凉的状态。
此设计还安装了自然通风的烟囱管道,以过滤大楼中央核心筒区域内的空气。此外,还整合了雨水循环利用系统、LED照明的无线监控及控制系统、光纤连接网络、光导系统和太阳能/风能,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核心目标。是创新科学、生物气候被动系统和主动技术在建筑领域的一次完美融合。公寓楼的标志性阳台更是大楼绿色有机生态系统的缩影,在提供充足自然光照的情况下,也给住户带去了足够的植被绿植。
建筑试图通过设计人与自然之间恰当的共生关系,来限定居民的生态足迹,从而建立一个真正低能耗的垂直景观带。大楼的居民可以通过垂直都市农场,享受一种符合自然和气候条件的全新生活方式,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愿景。室内装饰使用了大量的生物基及可回收材料,展现了环境友好和尊重循环经济的理念。地面层的隔震连接和窗户设计,使得清新的空气可以到达地下四层各层的停车空间,打造了一个透气的地下停车场。此外,隔震缝和地下室的双壁设计,也确保了地下空间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品质,从而提供了一个更为舒适的地下停车体验。
总的来说,此设计可谓是人与自然共生的完美体现。而一栋可实现碳排放吸收的垂直都市森林无疑是都市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对全球变暖的一次实践性回应,体现了人们对绿化植被的关心与呵护,以及对可持续发展未来的诚挚之心。该项目希望借此去引发公众对气候变暖和碳排放吸收的关注与思考。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辽宁省鞍山市高新区鞍钢矿山建设有限公司旁。
5.场地分析:
总用地面积7.5万平方米,北侧为城市绿地,东侧为万水河,南侧为城市次干道。分为五个功能区,即中心景观区、居住区、广场区、公园区、商业区,分区合理,结构清晰。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