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刘吉平
院校:四川美术学院
院系专业: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 风景园林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杨吟兵
在校职务:研究生导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D5渲染器、Rhino8、SketchUp2024、Adobe Photoshop2020。
2.作品名:路舞茶山·雁影沉鱼 – 巴渝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创新共生实践
3.设计理念及思路:
路舞茶山.雁影沉鱼-巴渝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创新共生实践位于重庆市璧山区五里村,是一个结合当地自然景观、茶文化和巴渝建筑特色的生态游廊项目。该项目通过对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巧妙融合,充分展现了重庆独特的自然与文化韵味。
游廊的主体结构借鉴了重庆吊脚楼的建筑特色,采用现代木质框架结构,既灵活适应山地地形,又具有极佳的抗震性与稳固性。传统的穿斗式木结构被重新演绎,通过采用轻量化木材与现代连接技术,使建筑不仅具有传统木建筑的文化传承感,还符合现代建筑的环保与可持续理念。建筑的坡屋顶则是对传统飞檐翘角的现代解读,在保持美学层次感的同时,确保了良好的排水和通风效果,与茶山的自然景观和谐融为一体。
设计中,白鹭和大雁的生态意象被巧妙融入,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游廊不仅是一个观景空间,更是茶文化体验的场所,游客可以在此沉浸于茶园的美景,感受重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魅力。整体设计通过保留传统建筑的精髓,融合现代简约美学,打造出一个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富有现代动感的综合文化体验空间。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
重庆市璧山区五里村
5.创作过程:
项目的创作历程是对重庆本土文化、自然生态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深度探索与融合。最初,设计灵感来源于璧山区五里村独特的山水风貌与丰富的巴渝文化。白鹭翩飞、雁影天际的自然景象激发了设计团队对于“人与自然共生”的思考,而当地流传已久的茶文化与传统木结构建筑为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
在初期调研中,我们深入了解了五里村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特别是重庆吊脚楼建筑的灵活性及适应山地地形的能力,这为我们选择现代木质框架结构打下了基础。设计过程中,我们突破了传统木结构的限制,采用现代连接技术使建筑更加稳固与抗震。轻盈的木材不仅保持了传统建筑的视觉美感,还满足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设计中,屋顶采用了对传统飞檐翘角的现代化演绎,不仅增加了建筑的层次感,还强化了与自然景观的互动。白鹭与雁的意象贯穿整个设计,象征着自然与文化的动态平衡。多次的模型推演和细节调整确保了建筑的功能性与美学统一。
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不仅展现重庆丰富的历史文化,也为游客提供一个融入自然、体验茶文化的场所。设计的每一步都力求达到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生态的和谐共生,最终形成了一个既承载历史又充满现代活力的创新空间。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