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底星空

一、作者信息

姓名:张译文、闫志宏、王彦宁、普荣斌、阳成

院校:燕山大学

院系专业: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建筑学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尚师宇

在校职务:建筑学讲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ketchup、D5渲染器、Enscape、Photoshop、Illustrator

2.作品名:湖底星空

3.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激活以雁鸣湖为核心的区域活力,进而带动校园更广阔空间的生机。在保持雁鸣湖原有自然风光的基础上,本方案通过细致入微的设计与改造活动,在湖面下方开辟新的空间。方案整体上以两端圆弧中心辐散,中间通过长廊进行连接,在湖边设置入口。设计的核心部分位于雁鸣湖的湖面之下,为师生及工作人员提供一个集娱乐、学习和互动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河北省秦皇岛市燕山大学东校区雁鸣湖。

5.场地分析:

地理环境分析:场地所在地区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燕山大学。秦皇岛市坐落于华北地区,具体位于燕山山脉东段的丘陵地区与山前平原地带,位于我国第三地势阶梯。本市气候大多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气温温热,冬季则较为寒冷。四季分明,气候特征显著。年均降水量稳定在约7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1℃。此外,由于秦皇岛靠近海边,受海洋气候影响,风力相对较大,风向以偏北风为主。

场地分析:设计场地主体坐落于雁鸣湖内部,整体呈现出两个大小圆弧相嵌套的葫芦形。两端圆弧之间,一座石制拱桥横跨其间,成为连接学校食堂与教学区的关键节点。从东区的整体环境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基地位于东区生活区与学习区中间的特殊节点上,起到了一个承接的特殊作用。该场地作为校园内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尽管湖畔设有环湖步道,但其使用率并不高,学生主要通过雁鸣湖与第一体育场、东校区大学活动中心之间的道路往来。场地自然环境宜人,石桥两侧的柳树随风摇曳,桥上人流不息,为场地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场地内主要人流以动态为主,停留时间较短。场地内亦配备了一定的设施,如环湖座椅、西侧的临湖凉亭与廊道等,部分学生会利用这些设施进行赏湖和自习等活动。场地原有设施较为古旧,缺乏趣味性,功能单一停留作用不大。

设计细节:建筑顶部采用不规则玻璃设计,以便更好地欣赏湖底的美景,塑造一种湖岸犬牙差互之感仿佛位于溪流之下,同时提升了建筑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走道上方的连续波浪形外观,营造出一种动态的连绵之感。立面的窗户排列规则,通过调整窗户的尺寸和数量,增加了立面的多样性。立面上各个空间的层高不同,形成了垂直方向上的动态变化。建筑空间布局利用简单的几何形状进行设计,圆弧形的交通枢纽与湖岸线相呼应,而简单的矩形则被用来合理布局活动空间。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