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绿享 – 关于庆年坊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改造

一、作者信息

姓名:李沛蓉、孙炜楠、郑祥巧

院校:温州理工学院

院系专业:建筑与能源工程学院 建筑学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周一帆

在校职务:讲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ketchUp、Rhino、D5渲染器、PS。

2.作品名: 共生·绿享 – 关于庆年坊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改造

3.设计理念及思路:

通过实地居民采访、建筑物测绘测量等调研,团队发现该街区居民对于公共设施提升的要求、社区增加绿化的需求、对于古民居隔离性保护的不满等情况,现阶段市政府为保护历史建筑,将部分居民迁出,也造成了部分居民失去住所的困境。另外,团队也发现居民会自发性利用窗台、廊道、空地的零散袖珍空间极力种植蔬果、花卉,在这些自发性空间内,居民们的社交互动也不约而同的进行,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这启发了团队对于庆年坊老街区改造和更新的设计思考——如何在满足保护历史文脉的同时,兼顾老旧社区改造的现实困难,以有机更新的理论实现街区的现代化更新。

故在本设计中,团队将街区内的建筑分为历史、传统、废弃、拆除、集合住宅、商业六大种类,针对历史、传统等保护建筑,纵向延伸其周边的绿地功能,在拆除危房的基础上设计了6座八层垂直农业观光塔,其中“A”字形蔬果棚层及桑基鱼塘层拓宽居民的种植需求,每层平台空间也可作为居民“蔬果绿植”共享社交空间场所,同时观光塔的高度也满足了居民休闲观光需求,增强了保护建筑节点的标志作用,拉近保护建筑与居民的距离;针对废弃建筑,采用架空钢结构为主的新型集合住宅;针对集合住宅,侧面加建拓宽阳台,增加公共种植交流空间;对于平顶建筑于屋顶加盖蔬菜大棚,让蔬菜大棚与餐厅、电影院、儿童乐园功能进行融合,营造有机绿蔬种植主题的老城田园社区,意在保留原有城市肌理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住宅和休闲场所。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庆年坊文化街区

5.场地分析:温州庆年坊文化街区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区,其规划范围东至信河街西侧,南至石坦巷、放生池,西至九山湖东边界,北至丰和巷、珠冠巷,总用地面积约为30.47公顷。该街区存在大量民国时期,具有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历史建筑,同时也存在一字型、院落式宅院等温州传统形制民居建筑。另外,庆年坊附近有富华染织厂等重要的工业遗产,在国营棉纺织厂的影响下,一批极具时代性的工人集合住宅在街区落坐。20世纪80年代,温州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迅猛,住宅开始实行商品化,街区建筑逐渐不能满足人群的现代化居住需求,大量人口向外购房居住,亦留下了许多废弃建筑和危险建筑。由于街区建筑设施的老化和缺乏管理维护,杂乱的横拉电线和逼仄的巷道盲角对老年留守群体为主的居民形成了极大地安全隐患,狭小的社区空间也缺少绿化及较为充裕的社交互动空间。1999年起,鹿城区莲池街道开始对庆年坊社区进行保护性修饰,力求恢复古街巷风貌,重现江南古民居特色。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