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ATING

一、作者信息

姓名:孔令驰

院校:山东科技大学

院系专业:建筑学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房辉

在校职务:副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ketchUp、Adobe Photoshop、ID、D5渲染器。

2.作品名:FLOATING

3.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设计基于对建筑功能主义进行研究,对该单一功能的,老旧的场地进行激活。以“简洁、高效、灵活”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力图打破老旧场地的单一功能局限,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多重使用价值。

通过现代建筑技术与材料的创新运用,营造出一个既具有艺术表现力,又能满足实际需求的多功能空间。设计采用模数化建造方式,建筑单元之间的尺寸和比例均遵循统一的模块化标准,便于施工、运输和未来的扩展。这种设计方法不仅优化了建筑成本和施工周期,还提供了灵活的空间调整能力,能够根据未来需求的变化进行局部改造或空间重新规划。建筑的结构设计巧妙运用了桁架结构,这使得屋顶看似厚重,却在内部实现了高效的结构支撑。桁架的应用不仅减少了建筑中冗余的支撑构件,还使得屋顶的重量分布更加均匀,提升了整体稳定性。同时,屋顶的桁架结构带来了空间的自由度,避免了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柱子和梁的束缚,创造了开阔的无柱大空间。这一设计允许建筑内部形成丰富的光影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线在空间中的流动和变化,赋予了这个场所不同的气质与氛围。为大学内部创造了具有休闲交流,展览等多功能的场所。

为了促进社交互动和信息流动,空间内特意设计了座位区和开放式讨论区,鼓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场地的一部分可根据需求改造为展览空间,用于展示艺术作品、学术成果或学生创意作品,既能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也能为校园文化的传播提供新的平台。

考虑到沿海地区日益严峻的海平面上升问题,本设计在建筑的选址与结构设计中加入了对这一挑战的应对措施。在建筑外围,设计了防水层和可调节的排水系统,确保在暴雨或海水上涨时,建筑内部不会受到水浸害。同时,桁架结构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可以随着气候变化或环境条件的不同进行调节。设有集雨系统,将降水收集并通过管道系统引导至建筑周围的绿地,实现雨水的自然回收与利用。对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沿海建筑问题提供了思考。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前湾港路579号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砚湖西侧。

5.场地分析:

场地位于校园宿舍区,周边学生宿舍众多,并有篮球场,排球场等运动场所。具有使用者的流动性与到达此场地的便利性,确保场地的可达性与舒适性。学生,老师,工作人员等来往频繁。该场地主要服务大学生活区的学生、教职工等,功能上可以划分为休闲、社交、学习等不同区域。可以考虑设置如座椅、步道、、艺术展示、咖啡角落等。场地原景观建筑功能单一,场地内设施老化严重,仅供观景休息。西侧临湖,无遮挡,青岛日照资源丰富,西晒严重。临湖的场地可以利用湖面和周围自然景观,进行场地视觉设计。可以设计休闲空间、观景平台等。临湖的场地应特别注重对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导致水质污染或生态破坏。如使用可持续材料、绿化、雨水收集系统等。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