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向的钟 – 基于红色遗产保护理念下配水池战斗遗址公园景观概念设计

一、作者信息

姓名:赵英同

院校:沈阳建筑大学

院系专业:建筑与规划学院风景园林学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陈宇

在校职务:副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u、d5、ps。

2.作品名:反方向的钟 – 基于红色遗产保护理念下配水池战斗遗址公园景观概念设计。

3.设计理念及思路:

在配水池战斗遗址公园概念设计中,结合公园实际情况,在公园主轴线上设计了配水池战斗遗址纪念馆。纪念馆强调了历史的景观空间氛围,突出了场地的区域氛围,是公园参观者对地块独有的情感寄托,这就是文脉的体现。在设计中,强调突出地块的文化性,将纪念馆空间延伸到室外,延伸到整个公园。通过重塑空间、历史传承、场地激活、交通引导四个策略,梳理出纪念馆室内外空间设计及纪念馆周围花海、广场设计 ,为文化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将场地独有的历史背景融入景观设计中,历史在景观中得以传承与延续。该场地的主要服务人群为周边居民和游客,该公园场地的主要功能为纪念性园林,同时在入口广场兼备周边居民休憩的功能。

反方向的钟来源于纪念配水池战斗,主要体现在公园的纪念馆设计上使用了回折的造型设计,使得游客在进入纪念馆时,需要先按逆时针前进,在经过纪念馆建筑前的景观群落时,又调转方向顺时针游览。在景观设计上,同时引进了原生演替的概念,即为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此处我将战争比作灾难将一切毁掉,是反方向的进化,而在纪念馆的回折设计上,将反方向的进化拨正,将景观及生活朝着更好的方向进展。此外,入口广场处上方日晷是背对入口的,而指北针却是正对入口,也与主题反方向的钟相呼应。

在纪念馆的空间设计上,造景手法借鉴了江南四大园林留园入口的手法,在入口处设置了“三收三放”,在一段狭长的空间,需要与一侧的建筑融合,又要引导游客观赏。三收三放这种序列渐进的手法处理,运用建筑大小、方向、景观对比,解决了这些问题。    一收,建筑入口处即为建筑北侧围墙,建筑采用清水混凝土材质,造型为简洁的梯形,最高处为8.5米,形成第一次收缩。一放,建筑入口即向右侧行进,靠近景墙的是一处水景。靠近景墙内侧的水景不仅增添了纪念馆空间的景观效果,同时跌水流动的声音也在引导者游客观赏的方向。二收, 在水景后紧接着的是第二收,即是一处转角,通过转角将游客的游览路线向南推进,转过转角即为二放,二放设计考虑为草坪景观。三收为第二处转角,三放即是纪念馆前处的景观群落,随即游客将进入纪念馆内部。设计参照原生演替的理论体系,三收三放按照原生演替地衣植物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的规律结合实际的景观效果,设计简化成草坪景观到植物群落的过程。

在视觉感受上面由于纪念馆前面及纪念馆已经做了很多使人压抑的设计,故在纪念馆出口的位置上设计规划了一片花海景观,可以让游客在走出纪念馆之后心理情绪上得到恢复,同时对纪念馆的情感进行一个升华。

建筑语言–清水混凝土及防腐木–在色彩和质感上进一步强化肃穆庄重的纪念主题。清水混凝土采用直接浇筑工艺,表面自然,使建筑在近人尺度有着细腻的表面肌理,给室内带来迷朦的光影效果,表达对光明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层层青灰色与光影变化,摄人心魄的感觉,强烈地震荡着每一个参观者的身心。冷峻而富于变化的光,逐渐建筑语言–清水混凝土及防腐木–在色彩和质感上进一步强化肃穆庄重的纪念主题。清水混凝土采用直接浇筑工艺,表面自然,使建筑在近人尺度有着细腻的表面肌理,给室内带来迷朦的光影效果,表达对光明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层层青灰色与光影变化,摄人心魄的感觉,强烈地震荡着每一个参观者的身心。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士英街辽宁工业大学北侧配水池战斗遗址公园。

5.场地分析:高差丰富、红色文化丰富、建筑老旧等。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