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激活 场地重生 – 基于新发展理念下的沈阳市沈水湾公园更新设计

一、作者信息

姓名:郑子鸣、张天骐、张李依司、苏智超

院校:鲁迅美术学院

院系专业: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杨帆、姜民

在校职务: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U(建模)、D5渲染器(渲染)、PS(后期排版)、PR(视频制作)。

2.作品名: 多元激活 场地重生 – 基于新发展理念下的沈阳市沈水湾公园更新设计

3.设计理念及思路:公园概况

沈水湾公园东起浑河大桥,西至沈铁桥,全长7.5千米。自2003年7月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公园以其自然、亲水、生态的风格,深受市民喜爱。园内碧波荡漾,层林叠翠,拥有自然风景区、文化休闲区、健身娱乐区等多种功能区域。沈水湾公园内建有天然钓鱼场、奥林匹克健身路、大型健身广场、沈水湾游船码头、文化艺术广场等。公园不仅是市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也是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的舞台。例如,第四届浑河之冬冰雪文化节在沈水湾公园白马小镇成功举办,活动内容包括冬泳表演、非遗剪纸、书画类拓印体验等,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视觉与文化的盛宴。沈水湾公园的设计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公园利用疏林草地、开敞河面的特点,在滩地内挖掘内河,丰富景观特色。同时,公园内精心打造人工湿地生态花园,种植各类湿地植物,通过科学的水生态循环系统实现水质的自然净化。为了满足不同年龄层市民的需求,公园增设了儿童区、运动区和露营区。儿童区配备了丰富多样的游乐设施,确保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尽情嬉戏。运动区提供了篮球场、健身器材等现代化运动设施,鼓励市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露营区的设立,让市民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绿洲,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沈水湾公园创新性地设立稻田广场,将传统的农耕文化与现代城市公园相结合,让市民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公园内的1万余平方米的花田广场,每年都会按季节种植不同品类的花,尤其是百合花的盛开,成为了沈阳人最爱的赏花打卡地。沈水湾公园的改造强调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精心的规划与设计,公园将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公园的设计定位是依托现状资源,对景观进行有效提升,充分利用浑河这一绿色自然的纽带,将自然带回城市中来。沈水湾公园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与游客前来游玩,成为新时代沈阳的新地标。随着公园的不断改造和提升,沈水湾公园将继续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为市民提供一个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绝佳场所。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沈水路589号

5.场地分析:

沈水湾公园东起浑河大桥,西至沈铁桥,全长7.5千米,总面积为51公顷。公园以其广阔的面积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沈阳市的一个重要的滨水开放空间。沈水湾公园的设计定位是依托现状资源,对景观进行有效提升,充分利用浑河这一绿色自然的纽带,将自然带回城市中来。规划设计全民健身带展现沈阳崭新的风貌与地方特色,将浑河滩地打造成为沈阳市重要的绿化生态带、滨水景观带文化旅游带、经济活力带。沈水湾公园以其宁静、清新、自然、优美的环境,倍受游人喜爱。公园内的百合花海成为沈阳人最爱的赏花打卡地,尤其在夏季,百合花盛开时,公园成为市民纳凉游玩的好去处。沈水湾公园是一个综合性的城市滨水公园,以其丰富的功能分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性化的服务设施,成为沈阳市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