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引线·乡音振兴 – 基于古村落保护与修复背景下的婴溪村微更新乡村振兴活化设计

一、作者信息

姓名:赵雅柔

院校: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院系专业: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马宇飞

在校职务:讲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SketchUp、D5渲染器、Photoshop

2.作品名:穿针引线·乡音振兴 – 基于古村落保护与修复背景下的婴溪村微更新乡村振兴活化设计

3.设计理念及思路:

项目名称为穿针引线·乡音振兴 – 基于古村落保护与修复背景下的婴溪村微更新乡村振兴活化设计。婴溪村,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古村落,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双重挑战。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我们旨在通过微更新的方式,既保护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又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乡村振兴与活化。项目背景位于中国平遥县城东北17公里处,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背景的古村落。

婴溪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7年,旧村中仍保留着许多历史遗迹,如两孔古桥、婴涧河、三教庙、老爷庙等,这些地方见证了村庄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当时村民开始发展林果业,逐渐走向富裕。因此,进行微更新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其农业和林果业的传统优势,将这些产业与现代旅游、文化体验相结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并注重保护和活化其传统文化。村落中保留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传统建筑,如砖石结构的古桥等。在设计中,采用微创修补的方法,保留建筑的原始功能和风貌,同时改善居住环境,提高舒适性和便利性。这种做法不仅能够保护村落的历史真实性,还能吸引更多居民回流居住,留住村落的文化灵魂。设计结合现代生活需求,引入新的功能和业态,例如,将部分传统民居改造为民宿或手工艺展示空间,展示民俗文化和传承村庄历史文化。此外,通过引入文创产品和生态工艺品,可以增加村民收入并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修缮和加固年久失修的建筑,改善村庄的整体环境。同时,完善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使村庄更具吸引力和宜居性。

在构建精致农业产业体系方面,我们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四类村庄进行规划,引导村庄差异化建设。接着完善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快速物流、清洁能源、信息网络等设施建设,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设施便利共享水平。

本次项目以系统观念推进乡村文化遗产的活化,关注精神文明、文化传承与保护等软件建设,将乡土文化融入现代生产生活中,实现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婴溪村。

5.场地分析:

婴溪村位于平遥县城东北17公里处,是一个人口约500余人的小村落,村中有一座横跨东西山腰的两孔古桥,以及一条缓慢流淌的婴涧河全长31.30公里,在村东南方向有一座老爷庙,村中还有观音堂等宗教建筑。周边道路设施完善,路途风景优美。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