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秦齐、罗闻、宋苏丹、贾怡腾
院校:合肥工业大学、长安大学、苏州大学、西安美术学院
院系专业: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学院、金螳螂建筑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二、指导老师信息
无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Rhino、Grasshopper、D5渲染器、Photoshop、InDesign
2.作品名:敕勒穹庐 – 从悬浮折叠牧场出发的都市游牧范式建构
3.设计理念及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文化和饮食结构逐步改善,牛肉正在逐步成为大多数城乡居民的理想食物。本次设计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方之门西部地块,小组希望通过牧场的折叠与裁剪,进行都市牛游牧路径的建构,为周边12公顷,约4500人提供优质牛肉牛奶。借助模拟游牧民族牛群较为理想的生活方式,提升牛肉质量,一定程度上解决优质牛肉资源短缺的现实问题。设计通过多重结构穿插并行的方式进行整体的功能布置。小组首先利用麒麟算法进行牛漫步道路的生成。针对“通行”、“停留”和“连接”三种路径单元的不同组合方式建立了针对适宜牛群的日常行为评价体系,最终选取评分最高的空间组合形式作为设计的游牧路径。其次利用日照时长对牛舍、商业、设施和牧草四类空间单体进行安置,并通过游牧步道的连接关系使其进行有机的结合。由于该“范式”的可复制性与可交互性,我们相信我们的折叠牧场可以对周边居民饮食质量进行极大改善,使牧场与高楼大厦在城市中并行不悖,为解决城乡二元化困境提供独特的新思路。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本次设计选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方之门西部地块,占地面积约12公顷,人口约4500人。该地块建筑密度较大,且聚集了较多餐饮、购物与生活服务功能场所。通过在场地内构建肉牛与奶牛都市游牧的路径,极大地缩短了牛肉与牛奶的供需距离,保证牛产品质量提升地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牛互动的可能性,为都市中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提供一定补充。
5.场地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文化和饮食结构逐步改善。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家庭饮食健康的关键在于猪肉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社会消费者的需求。而牛肉脂肪低,蛋白质高,富含多种矿物质、肉碱、维生素等物质,正在逐步成为大多数城乡居民的理想食物。虽然规模化高科技养殖使得牛肉的产量极大幅度增加,但国内牛肉市场供需关系依然总体处于“不平衡”状态,且质量却无法得到保证。我们想通过折叠传统牧场的方式,将被裁折叠剪的牧场在空间上被拉伸,借助模拟游牧民族牛群较为理想的生活方式,提升牛肉质量,解决优质牛肉资源短缺的现实问题。
本次设计通过多重结构穿插并行的方式进行整体的功能布置。首先,针对牛的漫步道路,小组利用麒麟算法进行闭合路径的生成。通过对场地现状进行日照分析,选取日照情况较好的几个点,运用蚁群算法对路径进行干扰,使预先设置好的“通行”、“停留”和“连接”三个路径单元以30种不同方向与形态首尾相连,通过10267次运算产生60种连接方式的列举。小组通过对牛生活与互动习惯的分析研究,建立了针对“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的评价体系,最终选取评分最高的组合方式作为本次选址最适合的游牧路径。其次,针对空间单元的安置,我们利用苏州的气象数据分析了每个体块的日照时间,并输出曲面平均日照时长和功能体块的平均日照时长,针对不同的日照要求安排牛舍、商业、设施和牧草四类空间单体。冬至日日照时长位于8小时以上的100个区域放置对日照需求量最高的牧草体块;日照时长位于5-7小时的40个区域放置对日照需求量较高的商业体块,包括零售商店、餐厅与工作人员宿舍;日照时长位于3-5小时的250个区域放置对日照有一定需求的牛舍体块;其余60个区域放置设施体块,包括屠宰、储存与配套设施的安置。为了保证来访者、工作人员与牛的正常穿行于互动,场地其余空位将会作为其他服务空间、公共活动空间以及娱乐休闲空间。设计通过对于若干单体原型进行不同功能的设计形成不同的功能空间。功能空间之间通过游牧步道的连接关系进行有机的结合。由于本设计是基于场地本身的空间性质与气象数据,通过上万次运算模拟出的最佳解决方案,作为都市游牧的“范式”,可以在城市中自由复制,且能形成联动效应。大中小模式分别对应十五分钟、十分钟与五分钟生活圈服务半径,满足不同密度的人群需求。为使人群与该设计的联系更为密切,小组设计了面向管理者与消费者的APP,通过线上交互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管理者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查看牛的健康状况、每头牛的定位与步数、日产量与顾客需求量,可以更好地对场地牛容量进行调整;消费者可以对场地内牛肉产品与牛奶进行线上预定,预览游牧路线、对参观场所进行预定以及游牧餐厅预定等。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