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十八岁 – 基于场景记忆的学院式养老社区景观设计

一、作者信息

姓名:付世迎、光红艳、梁京

院校:西南大学

院系专业:园艺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系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代璐

在校职务:讲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SketchUp、D5渲染器、Stable Diffusion、可灵AI

2.作品名:重返十八岁 – 基于场景记忆的学院式养老社区景观设计

3.设计理念及思路:

景山村,这片承载着几代人生活记忆的土地,始终怀揣着独有的质朴与温情。本次设计场地聚焦于景山村村委会为核心的居民区,随着时光流转,近 20 年来村庄悄然历经着人口结构的深刻变革。一方面,老龄化趋势愈发显著,老年人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如爬坡般日渐上升;与之相伴的,却是常住人口大量流失这一棘手难题。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求学,寻求更广阔的发展天地,致使村庄暮气渐显,活力锐减。

深入调研后,我们清晰地洞察到村内老年人面临的诸多困境。他们虽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却无奈被身体机能衰退、社交圈子局限、生活方式单一等枷锁束缚,整体活力严重不足。往昔田间地头的欢声笑语、邻里间的串门唠嗑逐渐被寂静取代,不少老人整日独守家门,精神世界愈发荒芜。面对此番景象,我们深知急需一场“革新”,为景山村老人重塑生活希望,重燃生命热情。

秉持着这样的初衷,本次设计大胆提出“重返十八岁”这一充满温情与遐想的核心理念,试图借助时光回溯之力,唤醒老人们沉睡心底的青春记忆,为暮年生活注入鲜活朝气。而“养老式学院”这一创新载体应运而生,它巧妙融合养老关怀与终身学习理念,旨在为老年人打造一个别具一格、充满意义的晚年栖息之所。

为了让设计落地生根,富有实操性与体验感,我们引入“五感园林”概念,以此为具体设计序列精心雕琢每一寸空间。视觉上,规划缤纷绚烂的四季花海,从春日粉樱漫舞到秋日金菊盛放,让老人目光所及皆是明艳景致;搭配错落有致的园林小品,复古雕塑、木质长廊,仿若将往昔岁月定格其间。听觉维度,于静谧角落设置风铃阵,微风拂过,清脆声响唤醒沉睡的耳朵;再引入潺潺溪流、啾啾鸟鸣,奏响一曲自然乐章,让老人仿若置身世外桃源。嗅觉层面,遍植玫瑰、茉莉、薰衣草等馥郁花卉,馥郁芬芳萦绕鼻尖,勾起心底或甜蜜、或青涩的往昔回忆。触觉上,铺设柔软亲肤的鹅卵石步道,老人漫步其间,脚底摩挲带来踏实触感;安置温润木质扶手,给予他们最贴心的扶持。味觉体验也不遑多让,开辟社区蔬果种植园,老人们亲手栽种、采摘,品尝时那份清甜直达心底,满是收获的喜悦。

整个社区以“老年大学”为熠熠生辉的辐射中心,向外延伸拓展一系列丰富多元的配套空间。老年大学内部,依据老人兴趣爱好、身体条件开设针对性课程。书法绘画课上,老人们重拾笔墨,挥毫泼墨间尽显洒脱气韵;音乐舞蹈课里,伴随悠扬旋律翩翩起舞,身姿轻盈似重返年少;手工编织坊中,指尖灵动翻飞,编织出的不仅是精美物件,更是岁月沉淀的耐心与巧思。

同时,精心组织特色序列活动,按月度、季度规划主题集市、文艺汇演、趣味运动会等。邻里齐聚一堂,摆摊售卖自制手工艺品、特色小吃,重拾往昔热闹集市氛围;舞台之上,老人们各展才艺,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赛场上,矫健步伐、爽朗笑声,展现不服老的精气神。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构建青春记忆场景回溯空间。复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教室,木质桌椅、斑驳黑板,静坐其中仿若穿越回求知若渴的学生时代;还原老式供销社,陈列旧时光的零食、日用品,唤起排队打酱油、积攒零花钱买糖的纯真记忆;打造复古照相馆,换上一袭中山装、布拉吉,定格此刻笑颜,重温青春韶华。

我们由衷期望,通过这一系列匠心独运的设计举措,重现老年人青春场景记忆,让他们在景山村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寻回那份遗失已久的活力与热忱。当“老喜身尤健,闲知兴更添”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景山村不再是暮气沉沉的留守村落,而是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温暖、老有所乐的宜居家园。未来,这里将见证老人们的花样晚年,续写一段段温情故事,成为乡村养老模式创新探索的生动样本,吸引更多游子归巢,重焕村庄繁荣盛景。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四川省双流县城南永安镇正东方向。

5.场地分析:

该场地距离永安镇政府所在地3.3公里,距双流19公里,与煎茶、正兴接壤。全村幅员面积8.03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6356亩;现有农业合作社14个,人口3857人,农户1125户。该村森林覆盖率打28.3%,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921毫米,平均气温16.27℃。该村位于成都冲击平原边缘,属典型的东山浅丘陵山村。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