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龚吉青
院校: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院系专业:建筑工业学院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李泽宇、汪盈
在校职务:教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SketchUp,3ds Max,V-Ray
2.作品名:白露凝香
3.设计理念及思路:
该作品以“露”与“香”为核心元素的新中式餐厅设计: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日益提升,餐饮空间不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场所,更成为了人们体验文化、享受情感交流的重要空间。在此背景下,本次餐厅设计旨在通过“微更新”理念,将传统与现代、自然与文化巧妙融合,以“露”与“香”为核心元素,打造一处既贴近自然、又富有文化底蕴的新中式用餐环境,让空间焕发出新的活力,为顾客带来一次难忘的文化与自然深度体验。
设计理念概述:
回归自然,感悟节气之美。“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象征着秋季的深入与自然界的变化,是自然界中“露”最为显著的时期。设计中,我们以此为灵感,通过模拟自然光影、运用自然材料以及营造湿润清新的空气感,让顾客仿佛置身于清晨的露水中,感受那份宁静与纯净。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调光系统、温湿度控制等,使这份自然之美得以恒久保持,为餐厅增添一抹生机与活力。
香韵流转,品味文化之深。“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焚香祭祖、品茗论道,还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意生活,香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本设计将“香”融入空间布局、装饰细节及餐饮服务中,不仅通过香氛系统散发淡雅香气,更在餐具、桌布、装饰画等细节上融入香的元素,让顾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通过嗅觉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五感的全方位沉浸体验。
设计思路解析
空间布局:自然流动,虚实相生。开放式入口与庭院设计: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的“借景”手法,餐厅入口处设计为开放式,引入自然光线与室外绿植,仿佛一道通往自然世界的门户。内部设置小型庭院,以水池、假山、竹林等元素模拟“白露”时节的自然景观,既分隔了空间,又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与流动感。灵活多变的用餐区域:根据不同顾客群体的需求,餐厅内部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如半开放式包间、私密性强的雅座以及面向庭院的开放式座位。通过可移动的隔断、屏风等设计,实现空间的灵活转换,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用餐需求。
材料与色彩:自然质朴,雅致和谐。自然材料的运用:选用竹、木、石材等自然材料作为主要装饰元素,不仅符合“露”与“自然”的主题,也体现了新中式风格追求的简约与质朴。包间墙面采用淡雅的米白色或浅灰色涂料,地面铺设仿古地砖,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不失高雅的氛围。色彩搭配与光影效果:色彩上,以白色、浅木色为主基调,辅以绿色植物点缀,营造出清新脱俗的空间氛围。利用自然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通过灯光的明暗变化,营造出晨露微光、夕阳西下的不同时间感,增强空间的故事性与情感共鸣。
文化与艺术:深度体验,情感共鸣。文化墙与艺术品展示:餐厅内设置一面文化墙,展示关于“白露”节气的诗词、画作及民俗知识,让顾客在用餐之余,也能深入了解中国节气文化的内涵。同时,邀请艺术家创作与“露”、“香”相关的艺术品,如雕塑、挂画等,点缀于空间各处,提升整体的艺术氛围。定制餐具与香氛体验:餐具设计上,融入中国传统元素,如青花瓷、竹编等,既美观又实用。此外,餐厅提供特制的香氛蜡烛或精油,顾客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使整个用餐过程充满个性化的香气体验,深化文化与自然的融合。
科技与环保:智慧管理,绿色生活。智能管理系统:引入智能温控、照明、音响等系统,实现餐厅环境的精准调控,既保证了顾客的舒适体验,又有效降低了能耗。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顾客偏好,优化菜品推荐与库存管理,提升运营效率。环保材料与可持续理念:所有装饰材料与家具均选用环保等级高的产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餐厅内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站,鼓励顾客参与环保行动,共同营造绿色、健康的用餐环境。
通过“微更新”理念的应用,本次新中式餐厅设计不仅实现了空间上的焕新,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空间的文化活力与自然生命力,为顾客提供了一次超越传统餐饮体验的旅程。在这里,美食与文化、自然与艺术完美融合,每一次用餐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设计思路,让每一个空间都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自然与文化的桥梁,激发无限可能。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湘江北路1500号北辰三角洲附近(具体楼栋和楼层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5.场地分析:长沙北辰三角洲区域是一个适合新中式餐厅选址的优质场地。该区域人流量密集、交通便利、文化氛围浓厚、竞争环境良好,且目标客户群体明确。餐厅在此选址,可以确保有足够的客流量和稳定的客源基础。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