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李燕清、王新新、李亚宏
院校: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院系专业:艺术与传媒学院环境设计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李云鹏、张文骁
在校职务:讲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Photoshop、SketchUp、D5渲染器
2.作品名:国韵简境·极简国潮视角下的商业街改造设计
3.设计理念及思路: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国潮文化逐渐崛起,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世界的桥梁。本项目“国韵简境”旨在通过极简的设计理念,将国潮文化融入商业街的改造中,打造一个既展现中国传统美学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商业空间。
设计理念:
极简主义与国潮文化的结合:在保持极简风格的同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创造出独特的国潮风格。
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通过现代设计手法重新诠释传统文化,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商业环境和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互动性与体验性:设计中注重顾客的互动体验,通过定期的文化活动和艺术表演,增强空间的活力和吸引力。
设计思路:
地铺设计
自然与文化的融合:地铺设计灵感来源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以及铜梁舞龙狮的外形。通过抽象的线条和图案,下沉式广场,模拟两江交汇的自然景观和舞龙狮的动态美。
艺术雕塑的融入:广场中央设置极简风格的龙雕塑,作为空间的焦点,同时也作为铜梁舞龙狮表演的舞台,增强空间的文化氛围。
门和入口设计
梁平木板画的现代演绎:门和入口设计提取梁平木板画的元素,通过简化和抽象的方式,将复杂的纹样转化为简洁大方的现代图案。
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在门和入口的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门环、门神等,以极简的形式展现,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符合现代审美。
店铺设计
复杂纹样的简化:店铺设计中,将传统的复杂纹样进行简化,通过现代设计手法,使其变得更加简洁大方,易于现代消费者接受。
空间的开放性与通透性:店铺内部设计注重空间的开放性和通透性,通过大面积的玻璃和简洁的隔断,增强空间的互动性和连通性。
屋檐设计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屋檐外形设计向上翘,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但摒弃了复杂的纹路,以极简的线条和形态呈现,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
光影效果的创造:通过屋檐的设计,控制光线的进入,创造出富有变化的光影效果,增强空间的动态感和艺术感。
休息区域设计
汉字元素的彰显:门口的休息凳子设计中融入中华汉字元素,通过座椅的形状、图案或文字,展现汉字的美学和文化内涵。
舒适性与美观性的统一:休息区域的设计既注重舒适性,又强调美观性,通过简洁的线条和色彩,营造出一个既实用又具有艺术感的休息空间。
设计细节:
材质与色彩的选择:在材质和色彩的选择上,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同时通过色彩的搭配,营造出温馨而现代的商业氛围。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考虑到节能和环保,同时通过灯光的巧妙布置,增强空间的层次感和艺术感。
环保与可持续性:在设计中融入环保理念,使用可再生材料,减少能源消耗,体现对环境的尊重。
“国韵简境”项目通过极简国潮的视角,将传统文化元素以现代、简洁的方式融入商业街的改造设计中,旨在打造一个既展现中国传统美学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商业空间。通过这种设计,我们希望能够为顾客提供一个既能够享受购物乐趣,又能够体验中国文化魅力的独特空间。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重庆市渝中区临江北路毗邻嘉陵江。
5.场地分析: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戴家巷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临江路北侧,毗邻嘉陵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而备受游客青睐。戴家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当时此地是贫民沿着城墙建户居住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戴家巷逐渐发展成为集会的主要举办地,先后有洪崖门、镇江寺、顺城街、福音堂等历史建筑在此建立。
地形特征与城市特色
戴家巷耸立在数十米高的崖壁上,与洪崖洞直线距离不到500米,因清康熙初年戴姓人家居住于此而得名。作为一座山地城市,重庆的里街巷弄中往往藏着别样的精彩,戴家巷便是这样一条奇妙的有韵味的老街。戴家巷崖壁步道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嘉陵江畔,矗立在悬崖峭壁之上,与洪崖洞比邻而居,步道用地面积近10000平方米,景观步道起于戴家巷老街,延伸至嘉陵江畔,长约750米,其中悬空栈道300米,上下落差近60米。
旅游特色与现代设计
近年来,重庆市渝中区通过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悬壁步道工程、核心区业态提升工程,对戴家巷进行更新,着力打造集都市怀旧人文老街、城墙瞰江休憩区、悬壁步道观光区、渝味生活体验区为一体的“一街三区”。如今的戴家巷,已经变成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街区,现代化的设计风格与老街区的传统风貌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魅力。这里有许多有名的咖啡店、小店、甜品店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购物和品尝美食。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