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喧嚣与自然的宁静之间,开辟一方诗意的栖居之地,是现代社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一群人,一辈子,造好园”——“壹生造园”这个名称不仅代表着一家专注于庭院设计与营造的公司,更承载着整个团队对自然之美的追寻与对生活品质的坚守。他们以山水为画卷,以植物为笔墨,打造出一个个充满情感与生命力的庭院作品。
去年年底,壹生造园更是身体力行地从写字楼迁入了完全由自身团队设计、营造的庭院办公空间。本次专访,D5与 壹生造园创始人 沈洁 展开对话,他将带领我走进壹生造园团队的设计世界,带着对自然与生活、艺术与经营的思考,感受如何将设计思维与营造手法相结合,在庭院空间中重现自然山水之美。





01 从方寸之间到山水之境
迁入小院的“逆城市化”决策,源于壹生造园对客户体验的敏锐洞察。
“以前客户和其他设计师朋友都很少来公司,毕竟写字楼不属于造园的范畴,在生硬的钢筋混凝土盒子里很难让人联想到庭院景观。”沈洁回忆道,“壹生造园发展到现在,也到了一个转型和提升的阶段,我们必须得有一个能够体现公司造园思想的小道场。由此我们萌生了一个大胆而且炽热的想法,就是从写字楼搬进属于我们自己的一方自然天地。”
“作为造园人,拥有一处庭院,无论大小,能亲手去雕琢,去呵护,是我们心底最纯粹的梦想。”
——壹生造园
“相地”是一切的起点。从2024年4月开始,壹生造园团队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几乎跑遍了杭州,只为了寻找一处安静、方便且能够打造庭院空间的场地。但这样的地方在城市中很难找到,不是位置太过偏远通勤困难,就是室外面积太小,难以施展庭院设计的创意。一次次心向往之,却又一次次失望而归。
“一通朋友的电话带来了转机,他跟我说有一个地方正好符合我们的需求,终于我们在西湖区转塘街道的花田艺术公社找到了理想的场地。它毗邻西湖自然风景区,交通便利,停车方便,而且与西湖高尔夫、阳明谷等别墅区相依。那一刻,我们知道梦想照进了现实。”
基于自然山水园林风格的庭院设计美学理念,壹生造园团队对新办公区的现场环境进行了拆解和分析:建筑北侧区域是一道自然式坡地,一些高大的乔木、桂花常年生长于此,建筑和北侧空间完全隔断,且北侧板房结构需要拆除。这无疑增加了设计和施工的难度,但对于造园人来说是个惊喜,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言:“园地惟山林最胜,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






壹生园项目的设计难点在于如何将南侧建筑和北侧坡地联系起来。根据需求,团队将南侧建筑作为办公区和会议室,北侧区域新建坡屋顶建筑作为茶空间和会客区,与南侧建筑贯穿。北侧坡地顺应山势,堆叠自然山石营造假山瀑布流水作为庭院自然景观,植物保留原有桂花树种,适地种植。
“自然式坡地给了我们‘入奥疏源,就低凿水,搜土开其穴麓,培山接以房廊’的机会。简单来讲,就是因地制宜,叠山理水。”
在设计过程中,壹生造园团队借助D5 渲染器在3D可视化的数字空间中从0到1描绘出理想中的庭院,从最初的概念构思到最终的落地呈现,助力设计师们将创意转化为现实。
植物是庭院景观的核心,借助实时渲染,设计师能够清晰地看到植物在不同季节、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从而通过不同季象的植物搭配提前规划出庭院的四时美景。

“我们在方案初期阶段,对植物就有所考虑。”沈洁表示,“D5的植物素材库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不仅囊括了国内庭院项目常用的植物种类,而且效果逼真,很多植物素材还具有风动效果,可以生动地展现出未来庭院的生机与活力。”
除了景观之外,壹生园的设计还涵盖了建筑和室内部分,尽管体量不大,但综合性很强。利用D5 的动画功能,设计师们可以提前在虚拟的设计空间中漫游。
“建筑跟景观是相得益彰的,包括外立面的设计、室内的规划布局、选材用材的风格,以及跟户外景观的交互,都在设计和落地的过程中进行把控。”
光影交错间,场景的比例和尺度可以精准把控,每一个细节都能进行细致推敲,并且提前论证落地的效果。设计团队利用效果图和动画来指导施工,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精准还原设计意图。从植物的种植位置到景观小品的摆放,从地面铺装的纹理到建筑立面的材质选择,D5的可视化效果让施工团队能够直观地理解设计的精髓,从而在落地过程中完整还原设计场景。
亲手将“自然山水园林”的理念浇筑为现实——壹生园的打造不仅是办公空间的革新,更是一场设计理念的宣言:唯有身临自然之境,方能造出有生命的庭院。客户踏足此地,无需言表,山水格局、草木情致,皆成无声的信任背书。
02 从虚实相生到空间迭代
“从2024年7月我们正式搬过来以后,客户都很愿意过来。通常一坐就是整个下午,甚至流连忘返再一起吃个晚饭。我的一些室内设计师朋友更不必说了,他们甚至会带着自己的客户到我这里来洽谈生意。”
沈洁对于庭院落成之后的变化深有感触:“我觉得这个空间的打造,不光是对壹生造园影响深远;对我个人来说,也在这片自然山水间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人与自然本就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景观与室内空间的有机结合,是设计的灵魂。自然山水的灵动之美,为人们带来了身心愉悦与放松的体验,也是我们打造这片庭院的初心所在。”
以人的体验为出发点,空间的功能性与审美性达到了精妙平衡。整个场地被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块:日常办公区,是设计师们灵感迸发的创作之地;独立的财务室,保障着公司有序运转;汇报室则是思想交流、方案展示的重要场所;以及最重要的茶空间和沙发区,用以接待客户和朋友。这些区域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却又和谐统一。




大框景的设计是沈洁最为骄傲的部分:“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运用大玻璃窗和落地移门,模糊了室内空间与室外景观的界限。坐在茶室或沙发区,室外的山水景致就向一幅巨大的画卷尽收眼底。办公区同样受益于这种设计,伏案工作的间隙,抬眼便是苍翠,帮助设计师沉下心来,更好地捕捉瞬间的设计灵感。”




从设计的数字化场景到落地的庭院空间,虚实之间往往存在着一些差异。“在整个落地的过程中,这种差异是一直存在的。最开始的设计场景中,我们想置入一些较大的树和石头。”沈洁回忆道,“由于场地道路狭窄,大型机械无法进入,大石头难以搬运,高大松树的移栽也困难重重。所以我们就快速调整方案,用雕塑石塑造仿真大石头,以轻盈的火山岩打造山水区域的流水景观;在植物配置上,选择用枫树替代松树。这些石材和植物都是用人力搬运过来的,既保全设计神韵,又破解现实桎梏,最终打造成我们想要的一个山水庭院的效果。”
在搬进新的办公空间之后,实际的环境体验让壹生造园团队又迸发出了更多优化的灵感。团队在日常使用中发现了新的需求从而进行二次创作,于是入口处摆放了老石条,成为员工闲暇时的休憩之地;山坡上搭建起小平台,提供了一个能静下心来喝茶赏景的角落;植物也根据小环境和小气候进行了微调。在这个不断迭代的过程中,庭院风景和空间功能的逐步进化,让壹生园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生命力、能与使用者同频共振的理想空间。




对比D5效果图,不难发现,在壹生园的瀑布区域,增加了一处别具一格的景致——两颗卵石叠作“山间行者”,成为整个小空间的点睛之笔,为庭院注入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这一看似简单的设计照见出沈洁丰富的内心世界:“设计是一个永远在流动变化的过程,这个叠石也是一个偶然性的想法,来源于一次我和女儿在海边玩,用小卵石摆出人形,后来我将几组石头带回工作室,安置在山水区域的山崖和山脚处,在瀑布雾气的笼罩下,营造出一种带有江湖气息的意境。”
“石人的意象也暗合了我与合伙人温总的形象,一个性格外向、勇往直前,在山上向前冲;一个内敛细致、稳重周全,在山脚守护着我们。这也正如我们企业经营的理念:快慢有度,方能行稳致远。”
03 从现代科技到自然山水
壹生造园的设计哲学,根植于中国传统造园智慧——“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将中国传统造园思想与现代需求相融合,创造出既具文化底蕴又符合当代生活的空间。这种坚持不仅让壹生造园在众多庭院设计流派中脱颖而出,也让客户因其专业与专注而深感信任。
“从风格定位来说,我们还是比较推崇自然山水的风格,通常慕名而来的客户也是因为对我们造园风格的偏好。当然庭院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生活的空间。因此需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无论是老人的休憩、儿童的游乐,还是家庭聚会、休闲放松,都能在庭院中找到合适的空间。在此基础上,融入我们的设计美学,让每个角落都营造出赏心悦目的风景。”
与此同时,壹生造园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数字工具,在设计中对传统元素进行创新演绎。面对AI、实时渲染等技术的浪潮,沈洁坦言“拥抱方能共生”,设计师将更聚焦创意本身,而D5这类工具将承担起“翻译者”的角色——将抽象的设计思维转化为直观体验。“D5渲染器不仅可以满足我们设计中对植物光影、材质细节、水体等复杂场景的呈现需求,更是以高效、逼真的渲染效果,极大地提升了我们与客户沟通的效率。”
“大多数客户毕竟缺乏设计相关的专业知识,不像我们看一眼平面图就能理解设计最终大概会呈现的效果。最早期都是用效果图向客户展示设计,但是后来使用D5之后,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制作场景漫游的动画,在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空间中去展示设计创意,让我们的客户更好的理解和想象自己家里的花园最后会呈现的效果。”
对于庭院景观来说,四季更迭、阴晴雨雪的变化对于氛围营造尤为重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给一位客户设计中式别墅,最初客户看到平面方案并不感到兴奋。然而,当我们用D5渲染出图后,客户就被深深打动了。在汇报过程中,我们展示了D5天气系统的降雪功能,从小雪到皑皑白雪,积雪的过程非常美,客户就非常喜欢。”
除了提升汇报效率之外,对于壹生造园这种设计风格较为统一的设计团队来说,D5的企业素材库、团队Studio、多人编辑等功能还可以极大地提升设计团队的协作效率,团队的预设参数、路径笔刷、场景模版等都可以一键复用,从而便捷地应用在多个不同的项目中,同时也有利于团队数据资产的管理。

“而且D5一直在持续更新,我感觉每次看到D5的新功能都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我们壹生造园早期也有幸参与了D5的庭院植物素材的优化工作,希望未来D5能有更多的优质素材帮助我们呈现出更加理想的庭院设计效果。”
04 从设计师到造园师的进化
“庭院设计终归是‘人’的学问。”在早春的庭院中,萌发的新绿带给沈洁新的思考,“科技再强,也替代不了造园师对一石一木的温情。”或许,这正是行业的未来图景:数字工具解放双手,而人的灵性与匠心,始终是润泽每一方庭院的春雨。
如今,花园庭院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春天里,沈洁也敏锐地感知到新的行业竞争态势:随着大型地产项目和市政项目的减少,越来越多的景观公司开始加入花园庭院设计的赛道。“庭院设计与大景观设计在尺度上的差异较大,大景观设计往往以宏大的尺度和成片的植被为特点,而庭院设计则更注重精细化和个性化,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的位置都需要精心考量。”
这种跨界的竞争和融合还体现在建筑、室内等其他设计领域的介入,甚至苗木商、石材商、园艺公司都在让庭院赛道变得更加拥挤。虽然造园的门槛看似不高,但真正能够将自然山水理念融入设计并完美落地的团队却寥寥无几。
“当然面对这种市场环境,以及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我们也在积极拥抱变化,通过视频号、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推广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我们自然山水风格的设计。同时,我们也积极与室内设计的专业人士合作,开展联合设计,拓宽业务领域。”
沈洁坚信:“壹生造园的核心优势在于团队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除了很强的设计能力之外,公司还拥有专业的造园团队,并且强调设计师全程参与项目的落地过程。从设计图纸到现场施工,从选树置石到景观布置,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设计师的精心指导。”
沈洁常常鼓励新入行的设计师,要多去现场,学会摆石头、种树,真正将设计与实践相结合:“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要具备出色的设计能力,更要懂得如何将设计落地。因此,壹生造园注重培养‘造园师’,而非单纯的设计师。公司鼓励年轻设计师全程参与项目,从设计到施工,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种“设计+落地”的一体化模式,确保了每一个项目都能呈现出最佳的落地效果,也是壹生造园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领先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05 总结
从写字楼到山水庭院,从实时渲染到落地营造,壹生造园的故事,既是传统园林的当代觉醒,亦是对设计本质的回归。在这里,技术不喧宾夺主,艺术不曲高和寡,唯有人与园,共生长,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