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徐锦滔、杨泽辉、王惠莹
院校:广东海洋大学
院系专业:环境设计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齐放
在校职务:副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ketchUp、D5渲染器、Stable Diffusion、PS。
2.作品名: 山墙旧忆,古村焕新 – 邦塘村山墙建筑文化“存续、焕新、再生”设计方案
3.设计理念及思路:
作品以修复、保留邦塘村山墙建筑文化为核心,聚焦时代变迁下邦塘村空心化严重,历史文化遗产缺乏保护与复兴的问题。本设计采用“存续,焕新,再生”的改造和复兴策略,遵循历史发展脉络,将当下的发展观念和功能需求置入其中,重新梳理和组织布局、功能业态、新老关系等。
设计思路:
存续:“山墙古宅”是邦塘村的历史,文化的沉淀,村里现存有72座明清时期古宅,通过加固、修缮等方法,让古宅以更好的状态生存下去,促使山墙建筑文化不断延续。
焕新:对于破败、无法再使用其内部空间的老建筑,进行空间重塑,清理破败及无法使用的部分后,将废弃空间转化多功能综合区,从中“焕新”出与原老建筑有关联的新建筑,使“新老”建筑共存。
再生:新建筑是新时代与新功能的呈现。为满足新的使用需求,结合新旧文化,将从闲置区域中“再生”出一些当代建筑,不断挖掘闲置空间潜力。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邦塘村南村
5.场地分析:
邦塘村位于雷州城的西郊。早在明朝中期,邦塘村李氏始祖李德重从鹿洲岛迁居此地,历经四百多年。邦塘村分南北两个自然村,同是李氏家族的后裔居住。全村有一百余座古宅,堪称古民居博物馆,古民居大部分集中在邦塘南村。现南村古民居60余座,最大的一座古民居有天井24个,房间72间。“中和”和“廉让间”两条巷道最具清制特色。
村子以沿街商业为主,商业服务设施过于集中于单一区域,尚未发散。古宅遗址许多风貌破损,缺乏有效的保护。村内基础活动设施分布不均匀,功能单一,部分设施老化严重,有待完善。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