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新型教育环境设计研究

一、作者信息

姓名:赖心怡

院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院系专业: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周晨橙、洪浩班

在校职务:专任教师、副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D5渲染器、SketchUp、Photoshop

2.作品名:双减背景下新型教育环境设计研究

3.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次设计的新型教育环境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旨在打破传统校园环境刻板的空间,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玩耍、学习、社交、自然探索,可以随时随地的发生的环境,所以要关注他们的需求、兴趣和潜能。在此次设计中不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创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而且与传统的教室设计不同是,新型教育环境设计提供多样化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如独立学习区、小组讨论区、创意活动区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育环境鼓励跨学科融合,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所以可以通过整合空间、设施和资源来实现跨学科的互动与合作。在此次设计中,不但要注重绿色环保,采用节能、减排、可回收的材料和技术,而且还要提高环境的舒适度,降低能源消耗,培养绿色发展理念,因此我将大量采用木材,大理石等材料,旨在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放松与有激情的教育环境。

在此次设计中,我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可设置智能互动课堂、虚拟实验室、在线辅导区等。 教育环境设计要具有灵活性和拓展性,以便适应不同的教学需求和变化;空间布局、设施设备易于调整和更新,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教育需求。同时具有审美和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创造舒适、温馨、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氛围,所以可通过色彩、造型、装饰等元素来体现。我们将收集社区与家庭教育的意见与反馈,汇集各方智慧和资源,共同打造新型教育环境。例如,可设置家长交流区、社区活动空间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重点关注教育政策、学校特点、学生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通过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教育质量提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更多无限的可能。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桥东小学。

5.场地分析:

(1)道路狭小,人员聚集,家长接送车辆无处停放,占用行人及行车道路,存在安全隐患;

(2)四周仅有一条小路,紧挨停车场入口,为附近居民区主入口,人流车流大;

(3)被住宅及商业大厦包围,视线受阻,视觉干扰严重。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