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李骏安
院校:东南大学
院系专业:建筑学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郭屹民
在校职务:副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ketchUp、D5渲染器、PS、AutoCAD。
2.作品名: Under the slope 社区活动中心更新设计
3.设计理念及思路:
场地位于南京市太平北路与北京东路交汇处,西侧面临车流稠密的太平北路,东侧为偏向私密的住区。该社区运动中心成为了城市与住区两者之间的介质,成为了城市与社区对话的媒介。因此采用的主要策略为将底层还给场地,通过设置下沉的开放体育场实现社区与城市的沟通,同时上方的游泳馆以及健身房与体育场实现空间叠合,强化了多类人群的沟通交流。在功能上也实现了社区与城市的交流。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太平北路132号
5.区位分析:场地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太平北路与北京东路交叉口附近,处于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中。功能上:周边存在多所学校,高校以及居民区;交通上:周边分布鸡鸣寺地铁站,鸡鸣寺公交站等公共交通节点,人流量大;人群上:该场地是许多学生上下学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社区内废弃的公共空间。面对复杂城市环境以及多样化人群构成,更新后的公共空间对于城市有着重要价值。
6.场地分析:场地内现状为废弃的泳池,周边被围栏和围墙隔开,形成了高密度城市中的障碍物,同时将城市与社区隔绝。内部荒草丛生,游泳池内累积雨水,对于周边生活的居民学生造成不利影响。考虑到场地周边丰富的城市关系与人群需求,更新后对于城市与社区均有很大益处。
7.更新策略:泳池作为场地内部最重要的意象,蕴含着深刻的城市记忆,应该采取保留措施。同时为保证泳池内的隐私性,将游泳池置于底层的做法势必会刻意阻止视线的交流,并不能起到改善城市界面的作用。因此更新的核心策略在于将游泳池抬升至上部,解放首层空间。将首层下沉设置体育场,满足学生群体的活动需求,同时为城市与社区贡献观赏资源。围绕其设置社区中心,棋牌室,健身房等功能,满足社区内居民以及宿舍学生的日常活动需求。
结构策略:基于抬升游泳池的设想,考虑游泳池自重较大且对于跨度的要求,使用上下两层大跨度结构,下层桁架支撑泳池,形成下方无柱空间;上层鱼腹梁加拉索拉结抵抗侧推力,形成较轻巧结构。左侧拉索平台起平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