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李齐晨、赵欣蕊、胡雅舒、常一凡
院校:中南大学
院系专业:建筑与艺术学院 建筑学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胡华、解明镜
在校职务:讲师、副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ketchUp、PhotoShop、D5渲染器、CAD
2.作品名: 青银共居 – 现代性微更新视角下之建筑改造
3.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次设计以“现代性微更新视角下之建筑改造”为主题,在生育率不断降低与老龄化持续加重的双重背景下,针对逐渐闲置的中小型社区幼儿园进行研究改造,旨在不影响原本幼儿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适老性改造,提高闲置建筑的用率,打造面向该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助力社区型居家养老模式。本设计以长沙某大学内幼儿园为例,以国家政策与社会结构变化为改造的指向与主导;以幼儿与老人之间的行为互治与优势互补为改造的基础,探居家养老的新模式,助力国家养老政策,助力城市更新,也助力社区幸福感的提升。
既然是微跟新改造,我们在基本保留建筑群原有建筑、布局与场地的基础上,对其中年限最高的小班区建筑进行拆除,改造成老年人为主体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因为铁道学院特有的人群原因,老人占比很高,坡地又多不适于老年人活动,为其创造一个活动场所迫在眉睫。一方面既能满足老年人活动需求,另一方面也解决铁道幼儿园入学率逐年走低教室空置的问题;老年人又较多承担幼儿上下学接送责任,学院内老年人也多为高知人群希望能与小孩子多相处为其幼儿教育出一份力,一举多得,多面共赢。在改造策略方面遵守老幼分区的基本原则,以原有场地的两面围合为老幼分区交界线,中间担任其行政办公的区域功能,增设老年人出入口,使老幼流线分开互不交叉互不干扰。老年人与幼儿在身体尺度、心理尺度、认知、活动时间等多处存在的共同点又为二者的和谐互处提供了天然优势与证明。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68号中南大学铁道学院附属铁道幼儿园
5.场地分析:该场地内部平坦利于建设,但与外部存在约5m左右高差,将高差部分保持原来的幼儿入口不变,高差较小的另一入口启用改造成为老年人入口,在流线上进行区分分离,不局限于原本单一流线。场地整体南北走向成长方形,在原本围合基础上我们要更多考虑光照通风等条件,为幼儿与老人创造更贴近自然的健康环境,同时要提高幼儿的人均场地占有率,使幼儿能更多的走出教室拥抱自然光环境。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