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张铭炜、雷宇星星
院校:西南民族大学建筑学院
院系专业:建筑学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华益
在校职务:老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手绘、SketchUp、D5渲染器、1:100手工模型。
2.作品名:觉醒年代。
3.设计理念及思路:
在城市尺度上:
建筑顺应原本的校园空间格局,南北向城市轴线,让它成为校园轴线的终止符,同时也是与成都少城轴线的节点。
在建筑尺度上:
延续建筑对称式的布局,由于原本横向宿舍功能模式的空间划分,顺势将建筑改造为专家接待中心,将客房与原本空间格局嵌合,同时利用中部的走廊空间打开竖向垂直空间,从屋顶引入光线,增加自然采光。在过去的空间中上演新的生活;为专家提供温馨的居所,为周边居民与校园师生提供休闲娱乐的选择。
我们将建筑的一层设置为公共休闲空间结合服务空间等,中部设置入住大堂,便于专家办理入住,二三层设置为建筑的客房部分,三层设置为用餐空间,在中部山花的部分集中设置夹层空间,利用山花的坡屋顶引导实现,给予游览者一个回望校园中轴线的视角,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校园轴线的秩序。
同时建筑的主立面由于长时间的私搭乱建,管线外露,影响立面形象,前侧的绿化空间也被非机动车停车位占用,因此设计中将建筑前的自建构筑物拆除,将前侧景观与一层的公共休闲空间一同考虑,将外部的景观与室内衔接,增加室内的空间品质。
建筑结构方面:
对保留的前侧建筑,参考历史建筑保护性加固案例砌体结构册中的做法,通过钢筋网砂浆的方式进行加固。新旧墙体竖向的链接主要靠嵌砌咬接,在外部不设置构造柱的同时,维护主立面形象的同时保持稳定;后侧的建筑采用钢结构,与原本的砖混相连接,延续前侧砖混建筑的格局,让建筑南北两侧形成新与老,钢与砖混的对话。前侧是红砖水磨石带来的稳重质感,后测是钢结构与局部轻质维护带来的轻盈质感。使用者顺着竖向交通设置的路径游走其中,感受老建筑的历史痕迹。让老的建筑,融入新的生活;利用现代的技术,重现历史的痕迹.
立面形式语言上
参照原本的比例尺度,延续比例关系的控制,让立面处于比例的控制之下,同时借鉴古典的建筑语汇,建筑中部做了双层山花的处理,试图制造一种交替阅读的可能性,保留建筑沉稳庄重的气质,在屋顶部分漏出隐藏在吊顶中的拱券的砖混结构,植入餐厅与休闲空间,让结构要素成为空间的主角,保证横向分割的同时,加强纵向的连接,让空间具有延伸与连续的感觉
本案试图吹去历史的尘埃,让遮蔽的得以呈现,让明朗的得以延续,让沉睡的得以苏醒。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
本案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西南民族大学老校区13栋,是一栋未被评级的历史建筑,是一做建于苏联援建时期的三层砖混建筑。
5.场地分析:
场地位于校园后部,虽然是校园轴线最终的建筑,但远离师生生活片区,不易到达,缺乏活力。建筑主立面形式对称庄重,比例严谨,材料上红砖与水磨石的运用让建筑的气质稳重沧桑;但建筑后侧与两端由于多次加建与自建,缺乏形象的维护。同时建筑前侧场地树木繁茂,具有良好的景观条件。因此建筑对校园轴线的回应,对师生生活需求的满足,对历史建筑的形象气质的呈现是本案的核心。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