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地面上 – 微更新视角下的挂咀洲船厂改造

一、作者信息

姓名:范钦威、杨潇、何英杰

院校:湖南工程学院

院系专业: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曹伟平、谢晶

在校职务:建筑系主任、老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SketchUp、Adobe Photoshop、天正建筑、D5渲染器、Rhino。

2.作品名:第二地面上 – 微更新视角下的挂咀洲船厂改造

3.设计理念及思路:

船厂位于洛口古镇挂咀洲洲头,现拟将船厂改建成为“湘潭市书画家沙龙”,为湘潭市书画家提供集文化创意、文化沙龙、作品展示及销售于一体的高雅文化休闲中心。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船厂内的6栋建筑,各自独立而零散分布,墙体和屋顶,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场地内土地龟裂,杂草横生遮挡人们投向江面的视线,并伴随着场地内几近2米的高差,场地红线外的用地为涨潮区域,每年根据潮水的涨落,不定时期变化为陆上用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第二地面”这个核心概念,我们通过一个巨大的矩形屋顶,将场地内6栋建筑全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第二地面平台,实现一层与二层的空间置换,同时游客可以从各个建筑内随时上到这个平台上来。

我们将这个巨大的半室内檐下空间大部分用于采光需求较小的各类展厅,其余部分作为市民休闲广场,通过由第二地面中间部分区域掀起翘角来获取采光,形成檐下通高的中庭,供附近的村民,游客在此休憩。“第二地面”打造一片略微起伏的草地,将游客的视线抬高,在不会遮挡观景的同时又能够保留场地的野趣,形成一大片连续的,自由的,无阻碍的休闲场所。

在原有建筑体块中,我们采用了异质穿插的手法,进行新体块的植入,在艺术家公寓上方,我们纵向搭接了一块巨大的长方体块,作为艺术家创作的工坊,在这个体块中,壮阔的江景一览无余,纯粹的形体构造,简洁大方。F栋商场的顶部我们加建了扭转的长方形体块作为餐厅,打破了原有建筑单调的外立面,为整个建筑体块注入了活力,游客也能体会到空中就餐的新体验。

为了解决“第二地面”带来的采光困难,我们的多功能楼栋采用了错层,开大中庭通高的方法,让阳光从屋顶和2,3层的窗户中倾泻下来,有效的解决了1层檐下采光难的问题。

同时我们对当地进行仔细的调研,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了对应的功能空间,比如钓鱼佬的亲水平台,特殊人群的无障碍坡道,年轻群众的各自打卡点以及艺术家居住于创作的空间。

建筑设计上也多次回应建筑与场地以及建筑与周边的关系,通过场地中的地面肌理、原始植被和工业符号为线索,在不同的节点进行元素转译,如广场、连廊、观景台及水塔等节点的更新。再通过“第二地面”的核心概念,回应建筑与周边工业与农业风貌的视线联系。

综合各方需求,我们将老破的废弃船厂打造成了集艺术家交流创作,游客居民休闲购物的乐土,作为休闲交流展展览的空间得以重生。

  • 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湖南省湘潭市洛口古镇挂咀洲洲头旧船厂。

5.场地分析:

如何让老旧工业建筑焕发新生,如何适应现代人群的需求,如何实现工业建筑到集休闲、娱乐、艺术与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是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同时也是对老一代人对老旧船厂的记忆的保留。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