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遇清华园 – 基于历史纪念主题下的城市开放空间改造设计方案

一、作者信息

姓名:熊启文

院校:北京林业大学

院系专业: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专业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王鑫

在校职务:讲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Rhino、SketchUp、Adobe Photoshop、D5渲染器。

2.作品名:再遇清华园 – 基于历史纪念主题下的城市开放空间改造设计方案

3.设计理念及思路:

时代的发展是如此之快,让京张高铁重要的节点:清华园车站,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被人遗忘。这原本是毛主席下车进京赶考的落脚点,却自1960年以后荒废至今。前些年终于被想起,重新设计而后开放,可场地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十分缺乏活力。我力求以线的柔韧之力,疏通大都市脉络,打破无形的隔阂,进一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为记忆、现在与将来建造一个发生故事的舞台,让历史轨迹在这里汇聚、再出发。

设计了三条主要脉络,生态线、运动线,历史线,三线相互穿插,包含多个景观节点。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

设计面积12071平方米。长314m,宽约60m。北侧为成府路,东侧为中关村东路,西南侧为三才堂路,场地周边居住区及单位分布集中,主要有华清嘉园、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等。设计场地内有铁道局便民菜店、铁路宿舍2号楼、1号楼、平房及加油站,未来均会拆迁。场地内部有原清华园车站旧址。现有绿地设计可修改。

5.场地分析:

问题1.历史记忆缺乏,社区归属感弱。

问题2.场地特色不明显,游客吸引力低。

问题3.活动场地功能不友好,基础设施不完善。

问题4.功能单一,缺少复合价值。

问题5.高差处理欠佳,低地土层裸露。

6.设计分析:

总设计目标:承古开来的城市文芯、宜居宜业的城市客厅、弹性共生的城市绿脉、辐射活力的城市引擎,力求使场地成为示范的城市更新。

(1)生态线:

目标:尊重自然,弹性预留绿地,因地制宜设置城市海绵设施,提高场地雨水消纳能力, 并发挥环保科普游线功能。

手法:设置雨水花园、槐树月季园、乡土植物科普廊道,并大量种植抗重金属,抗污染较强的树种。

(2)历史线:

目标:活化场地内部的文化锚点,重新置入新型城市功能,激发场地活力,延续场地记 忆,重塑社区归属感。

策略:静态保护、活化体验。设置白杨树纪念雕塑、鎏金岁月日晷、多功能互动装置、 历史回响廊道,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活化场地记忆,提高公众参与度。

(3)运动线:

目标:全民公园、全时公园

策略:构建慢行网络、无障碍设施覆盖全园、全龄化活动内容、营造国际化舞台;打造 四季景观、全天候活动、昼夜兼顾、动静分区

(4)细部设计:

铁轨的处理:

手法上:原始展示型;花岗岩找平,景观细砾石填缝;种植填缝

功能上:通行道路、拓展种植、雨水花园的集水渠、再到镜面水上的小桥,场地基 址用法多元化。

场地边界的处理:开放的城市界面、互动景墙、轨道钢装饰 垂直绿化墙,通透格栅, 拆墙透绿,打造视线通廊。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