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新生

一、作者信息

姓名:刘晓然

院校:重庆交通大学

院系专业: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徐辉

在校职务:副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Rhino、Adobe Photoshop、D5渲染器。

2.作品名:修复·新生

3.设计理念及思路:

首先我们根据场地一面临江的特性,设想将整个流线从旁边的公路引入,最后流线终点是面江的退台处。整体的建筑高度也是由高到低,顺应地形,保留一个很好的观景视线。其次整个场地中我们设置了一条长廊,吸引人们游憩赏景,有最佳观景点,可俯瞰整个场地。其中一个巨大的半球形地块穿插在旧建筑中,一种新旧的碰撞,产生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而这个球幕也是一个巨大的多媒体中心,放映各种视频。每个体块之间用一条玻璃长廊连接,加强了整体联系,更多的是方便游览。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马王坪正街10号。

5.上位规划:

《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指出全面推进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建设。水轮机厂为重庆市优秀历史建筑,通过借鉴北京798艺术区、北京首钢工业园转型变革经验,力争引进兼具实力与创意的优质企业,高质量推动水轮机厂的后期发展。

6.场地分析:

l自然条件:重庆水轮机厂位于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厂区位于长江二级阶地上,主要为第四纪亚粘土层、亚砂土层、卵石层、砂、页岩层。这些地质条件为厂房建设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地基,有利于厂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长江作为重庆地区的主要河流,为水轮机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与水景观。天然的山势地形使得水轮机厂内部存在一定高差,上可到达城市街道,下可连接滨江码头。

l建设条件:水轮机厂位于巴南区李家沱商圈内,人流密集;与南岸区相邻,九龙坡区、大渡口区隔江相望,而水轮机厂临江部分,恰巧对着九龙电厂,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视线;水轮机厂占地20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目前场地内有大量的闲置绿地,整体自然环境良好,李家沱沱湾形态优美,周边生态植被丰富,湿地公园众多;历史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崖坡高耸挺立,摩崖石刻掩映于崖壁之上,临崖江水中还存留了石刻遗迹;厂区周边交通便利,路网发达,巴滨路下穿隧道位于场地之下,可便捷地连接厂区和其他区域。

l建筑艺术元素:从建筑角度来讲,重庆水轮机厂内部保留了大部分厂房建筑,这些历史建筑的整体造型、青砖红砖砌筑的外墙以及内部木结构屋架的造型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青砖房、工具车间等,这些建筑体现了建国初期工业建筑的建筑艺术。同时得益于厂房建筑高大的尺寸,在后期修复改造中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从文脉来讲,由于李家沱沿江,天生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得周围聚集了大量工厂建筑,从1937年开始,到上世纪90年代,李家沱聚集了水电、纺织、陶瓷和化工等行业的众多重点、大型企业,3.7万常住人口中,95%以上为工厂职工和家属,使得此片区形成了一定的工业历史文脉,影响着后期的厂房建筑改造。

7.设计说明:本设计选址于重庆巴南,是水轮机厂的改造设计。该位置临近江边和李家沱码头,是原工厂的“中转站”,我们将改造分为全保留,部分保留。新建三个板块,对原有建筑进行修复更新。同时响应政府打造长江两岸艺术圈的号召,利用其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打造现代艺术融合式的佛教造像展览馆。顺应当代年轻人思想潮流的同时,也立志成为城市轴线上的独特打卡地标。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