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赵勇
院校:宁夏大学
院系专业:建筑学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徐浩
在校职务:建筑系系主任 高级工程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ketchUp、D5渲染器。
2.作品名:生命之树
3.设计理念及思路:
生命之树象征着成长、连接与繁荣,这一主题与外国语学院的学科特性及师生需求紧密相连,意在通过设计为建筑注入活力与象征意义,提升空间的使用体验和情感价值。
入口设计:
入口是建筑的“第一印象”,也是人与建筑空间的第一接触点。通过对逸夫楼东立面的设计改造,我们将采用生命之树的象征元素来强化入口标识。
入口标识强化:在主入口处设计象征“树根”形态的门斗结构,形成一条“生长”的视觉路径,贯穿于整个建筑的空间布局。门斗的外包结构既扩大了入口的空间,又通过其有机形态与生长的理念,传递出生命力与外国语学院的活力。
树木符号与文化元素:在门斗的外立面,使用与“生命之树”相关的抽象树枝形态、叶片图案等设计元素,形成一个带有文化特色的视觉符号,体现外国语学院的学科特色与文化底蕴。
中庭设计:生命之树的生长与繁荣
中庭作为建筑内部的重要空间,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还应承载更多的情感与象征意义。我们将以“生命之树”的概念对中庭进行改造,创造一个开放、交流、富有生命力的空间。
植物元素的引入:在中庭的设计中,将引入多种植物,形成“生命之树”的空间象征。通过设置树木、绿植等元素,打造一个与自然相呼应、具有生长感的空间。天窗设计将引入自然光线,使中庭如同自然中的树荫,为师生提供一个开放而充满生机的交流场所。
墙面与透光设计:通过将中庭周围的房间墙面改为玻璃墙或透光砌块墙,增强空间的通透感和采光效果,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成长。与此同时,通过金属网水幕或水波纹大理石等元素,模拟树木的枝叶,增添艺术气息,使空间既有自然的生动感,又带有现代设计的精致与品质感。
隐私与美学结合:中庭对面的男女厕所门设计上,将采用适当的视觉遮蔽,利用植物、屏风等装置,将不雅视觉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不失美观性。
流动空间与灵活布局:树的枝干与根系
在师生空间的设计中,我们提倡一种灵活、多元、开放的布局方式,模拟生命之树的枝干与根系,形成一个有机的、充满交流与互动的环境。
学生空间:开放与灵活:原本分隔的多个小房间将被打通,创造贯通式的学习与交流空间。玻璃墙面增强空间的采光效果,也打破了封闭感,使得每个空间都充满活力与动感,像树木枝条间的相互联结。
教师空间:融合与共享:教师办公室不再是传统的封闭空间,而是一个开放、舒适、富有灵感的工作环境。通过在空间中引入绿植、书架、吧台等元素,教师空间既能满足工作需求,又能创造一个交流与思维碰撞的场所,像树的根系一样支持并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分享。
开放式办公与休闲空间:二层和三层将打破传统的隔墙布局,创造流动的工作空间,促进师生的互动与沟通。通过L型室外露台与矩形露台的改造,形成可以外展、交流、休闲的空间,像树冠上的枝叶一样承载着集体的繁荣。
功能布局:生命的脉络
在建筑的整体功能布局上,我们将通过科学的规划使得每一层都能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与“生命之树”的生长节奏相呼应。
一层(学生活动空间):作为建筑的底层,面向外部,功能设置为学生活动中心。此空间将以开放、灵活的布局为主,适应学生的多样需求。不同于传统封闭的教室模式,学生活动区将以共享工作台、学习角落等形式设置,体现生命之树扎根大地的稳定性与活力。
二层(教师办公与学术交流):适合作为教师办公室及学术交流空间,设计为开放式布局。通过隔墙拆除和合理布局,创造流动的办公空间,同时增设学术咖啡厅,作为师生交流和休闲的场所,像树的枝叶一样促进学术和思想的交汇。
三层(内部活动休闲空间):三层作为较高层,将设置为内部活动和教师休闲空间,设计以舒适、宜人的环境为主,促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
四层(展览与存储):四层作为最上层,结合展览空间和库房的功能,适用于学院的展览与展示活动。象征着生命之树的果实,四层将成为学院对外展示成就与对内存储资源的重要区域。
色彩与材质:象征生命的色彩
在材质与色彩选择上,采用与生命之树相关的自然元素,如木质材料、绿植、自然石材等,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创造既有自然感又不失现代感的空间。
自然木材与绿色植被:大量使用木材作为装饰材料,增加空间的温暖感和自然氛围。绿植的使用,不仅增加空间的生机和生命力,还能够为室内空气提供良好的质量。
金属与玻璃的结合:金属与玻璃的结合,在现代感和自然感之间找到平衡,金属网、水幕和玻璃墙等设计手法,将让空间在呈现出树枝般的形态的同时,又保持通透、光亮的特质。
总结
通过“生命之树”的设计主题,逸夫楼的改造不仅在功能上进行了优化和提升,还注入了更为深刻的象征意义。整个设计传递着“成长、繁荣与交流”的核心理念,从入口的标识到中庭的设计,再到师生空间的布局,都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有机融合,使建筑空间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成为外国语学院师生精神生活的象征。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宁夏大学怀远校区外国语学院。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