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龙康、李盛远
院校: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院系专业:建筑学院建筑学
二、指导老师信息
无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ketchUp、V-ray、Photoshop。
2.作品名:悠韵新庭
3.设计理念及思路:
无论是持续生长、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的有机建筑,还是文人墨客心中那超脱尘世的理想山居,景观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桥梁,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点缀,更是情感与文化的载体,赋予空间以灵魂和深度。在浩瀚自然的温柔怀抱中,人们向往的是那份远离尘嚣、回归本真的宁静与自由。望山,是心灵对巍峨壮丽的崇敬;见水,是性情对柔美灵动的亲近;茶禅,是精神在茶香袅袅中的悟道;聊寄,则是情感在山水间得以寄托与释放。在这样的环境中,真正需要得之于心的,不仅仅是眼前的风景,更是那份难以言喻的乡野意趣和能够让人彻底放松、放纵心灵的自在与逍遥。
校园,作为知识的殿堂与成长的摇篮,其景观空间的设计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建筑生长过程中的“温室”,为建筑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与庇护,更是支撑建筑存在意义、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石。优秀的校园景观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灵感碰撞,使校园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与智慧的生态社区。在这样的空间里,每一棵树、每一片叶、每一条小径都蕴含着教育的意义,它们无声地讲述着自然的故事,引导着学子们去探索、去感悟、去成长。
本设计旨在打造一个独特的校园景观空间,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上的存在,更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与生态智慧的共享空间,一处隐秘而美丽的“后花园”。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自然与人文相融,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考量,旨在营造出一种既符合现代审美又不失文化底蕴的景观风貌。
设计上,我们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如借景、对景、框景等,巧妙地将远山近水引入校园之中,使师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能感受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之美。同时,结合现代景观设计理念,运用简洁流畅的线条、丰富的材质与色彩,以及高科技的环保材料,创造出既现代又不失自然韵味的空间体验。
在功能布局上,我们注重空间的开放性与私密性的平衡,设置了多功能的休闲区、静谧的阅读角、生态探索小径以及户外教学区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休闲区配备有舒适的座椅与遮阳设施,是师生交流思想、放松身心的理想场所;阅读角则隐藏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为喜爱阅读的人提供了一个静谧而充满灵感的私人空间;生态探索小径则引导着人们去探索校园内的生物多样性,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伟大;户外教学区则利用自然地形与植被,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此外,我们还特别注重景观的可持续性设计,通过雨水收集系统、本土植物种植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也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生态伦理观念。
总之,本设计旨在通过精心规划的景观空间,为之江校园增添一抹独特的风景线,使之成为师生心灵的栖息地,激发创新思维与人文关怀的源泉。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无论是沉思、创作还是简单的漫步,都能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抚慰与灵感,让心灵得以真正的释放与成长。这不仅仅是一个校园景观的设计,更是一次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教育与环境相互促进的美好实践。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5.场地分析:
作为一处共享空间,本设计应满足多种功能需求。首先,它应成为校园内师生休闲、交流、学习的场所;其次,它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能够吸引周边居民和游客前来游览;最后,它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功能,能够成为普及生态知识、传承文化的重要平台。因此,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功能需求,合理划分空间区域,设置相应的设施和活动场所。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