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轻吟:探月文化之光,校园沁湖畔的微改造

一、作者信息

姓名:杨欣玥、龙美玲、刘湘、李秋红、王雨佳

院校:宜春学院

院系专业: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园林专业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周鲁萌

在校职务:副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SketchUp、Adobe Photoshop、D5渲染器。

2.作品名:月影轻吟:探月文化之光,校园沁湖畔的微改造

3.设计理念及思路:

宜春学院作为一所致力于人才培养的高等学府,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并以“厚德、尚能、博学、笃行”的校训为指引,深入实践“地方性、应用性、开放性”的办学理念,旨在培育具有“五有”特质的时代新人。在校园核心区域的设计规划上,我们以学生的需求为核心,力求打造一个集学习、交流、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以满足学生在知识探索与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

位于沁湖东南角的这一设计,以“月影轻吟”为主题,巧妙地融入了宜春当地独特的月亮文化,这一文化符号在中国众多城市群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文化识别性。建筑整体采用月牙形状,不仅展现了月亮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在设计中,月牙形的建筑与湖中的倒影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美学效果。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了校园的自然景观,将沁湖的湖光山色巧妙地融入场地之中。湖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湖面的反射光影为读书环境增添了一份宁静与诗意,使得学生在阅读、思考、交流乃至创作时,都能在自然的美景中得到灵感的启发和心灵的滋养。为了进一步营造一个生态友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在设计中大量种植了绿植,不仅美化了空间,还提升了场地的生态价值。这些绿植与沁湖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形成了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学习空间,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凤凰街道576号宜春学院。

5.场地分析:

该场地位于校园的核心区域,占据了校园轴线的关键位置,成为连接北侧图书馆与南侧教学主楼的重要纽带。这里不仅是校园的交通要道,更是学生休憩与学习的理想场所。场地位于沁湖的东南角,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既宁静又独立的读书环境。

在沁湖的边际区域,我们精心构筑了一片由香樟树领衔的绿色廊道,其叶片宽阔、树冠相接,构筑起一座自然的遮阳篷,为学子们营造了一处清凉宜人的步行空间。炎炎夏日,学生们漫步其间,尽享香樟树带来的凉爽与宁静。

湖畔的景致则更显匠心独运,广玉兰、樟树、大叶女贞等挺拔乔木傲然耸立,其间巧妙穿插着桂花树,待到金秋时节,桂花浓郁的芬芳将弥漫整个校园。侧柏、樱花、紫荆、鸡爪槭等小乔木错落分布,使画面层次清晰、色彩斑斓。

在花卉配置上,我们尤为注重色彩的搭配与形态的和谐,美人蕉、再力花、三角梅、鸢尾等争妍斗艳,为校园的视觉景观注入了无尽的活力。湖边的垂柳,以其柔美的身姿,随风轻摆,为湖岸线描绘出一道优雅的曲线。而那些形态多样、质感独特的石头,巧妙地安置于湖畔,与波光粼粼的湖面、摇曳生姿的垂柳共同织就了一幅自然美与艺术美完美交融的画卷。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