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翠影

一、作者信息

姓名:麻佳乐、季翰林

院校: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院系专业:艺术设计学院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曹孟陬

在校职务:讲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Photoshop、SketchUp、D5渲染器

2.作品名:南江翠影

3.设计理念及思路:

通过深入实地的调查,收集了群众需求。例如,他们希望景观中有能够代表本地特色的标志,这一标志将成为整个区域文化与特色的象征,彰显当地的独特魅力;同时,安全因素被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毕竟这是一个面向大众活动的公共场所;

基于这些需求,设计旨在创造出一个与自然实现和谐共生的精美景观环境。这个环境不仅是空间上的和谐共生,更是自然等多方面的交融。通过景观设计提升周边环境的整体质量,包括空气质量的改善、噪音的削减等。

设计思路:

鉴于设计区域宽窄不规则的现状,我们采用了驳岸的方式进行巧妙处理。对于较窄的地方,通过合理的驳岸建设将其适度扩宽,而对宽处进行微调,经过这样的改良之后,绝大多数区域的设计宽度变为12米到15米的范围。这一调整不仅有利于统一整体的景观尺度,而且便于后续的景观规划与设施布局。

由于设计区域比较长,并且岸边以柳树为主要的植物类型,柳树在当地的滨水景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我们从柳树上获取了灵感源泉,将柳枝柔美的形状作为整个项目设计中的主干道规划蓝本。就像柳枝随风摇曳,干道也能够引导游客在景区中穿梭游走。而繁多的柳叶则被视为各种不同区域的展开形态,这些区域就如柳叶般错落有致地分布开来,彼此相对独立又和谐统一。对于沿岸的设计来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当地有浓厚的捕鱼文化为此我们从鱼的身上提取鱼鳞,作为我们的次要元素,作为我们建筑和铺装的主要元素。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扬州市广陵区和江都区的交界之处。

5.场地分析:

高水河滨水景观提升设计项目位于扬州市广陵区和江都区的交界之处,其项目所在的滨水区域处于Y035乡道与高水河的交汇处。

整体的空间布局根据功能需求的不同,分为休憩区、绿化区等各具特色的区域。休憩区为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稍作停歇的空间,绿化区则是整个景观的生态基石和视觉绿肺。出入口区域精心规划为3个,分别布局在头尾及中间位置。

休息区根据树叶在规划图上的分布位置进行布局设置,这种布局方式既体现了与整体设计灵感的统一,又能够依据不同Leaf (柳叶)形状区域的实际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休息设施。以多种多样形式的坐凳和椅子进行合理分布,这些坐凳和椅子的形式丰富多彩,包括适合群体聊天的长椅,方便单人休息的小凳,还有一些具有特殊创意的艺术造型座椅等。它们有序地分布在长达2.3千米的步行道两旁。

景观元素:

植物配置:在植物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以及滨水区域的特殊环境。除了岸边已有的柳树作为主导特色植物进一步优化布局外,还增选了其他适宜滨水生长的植物,比如耐水湿的菖蒲,岸上则搭配种植了一些四季常青的松柏类植物,在冬季时成为绿色的风景线,保证景观终年的绿化效果。

硬质景观:硬质景观在本设计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包括铺装、花池、各式座椅及顶棚等元素。铺装方面,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和特色采用多种材质和样式。在出入口和交通要道等行人流量大的地方,采用坚固耐磨且防滑的花岗岩铺装,保证行人行走的安全;而在休憩区等较为安静的地方则采用木质铺装,营造出温馨的氛围。各式座椅满足了提供舒适的休息功能,同时也成为景观中的装饰性元素,提升了景观的品质。

交通组织:

设计了科学合理的人行通道,保障游客在景观区域内的便捷通行。保障人们能够在一个安全、宁静的环境中游览整个景观。道路宽度设置合适,能满足几个人并行时的舒适度。同时,人行通道与各个区域的连接也十分顺畅,人们可以方便地从通道进入休息区、绿化区等各个区域内部,没有空间上的阻隔或者行走上的别扭感。

安全方面:

安全是本景观设计重中之重的环节。景观临水的区域设置了坚固耐用的金属防护栏,这些防护栏的高度经过精确的设计,既能够有效防止意外落水事件的发生,又不会过于阻挡游客观赏水景的视线。防护栏的材质选用高质量的金属材料,经过防锈处理,保证其使用寿命和美观度。

铺装均采用防水设计,这是考虑到滨水区域湿度较大、雨水容易渗透等因素。防水铺装能够保持地面干燥,防止地面因积水而造成滑倒等安全事故,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地下的基础设施和土壤结构,减少受潮气的侵蚀等不利影响。在整个景观区域的其他方面,例如各种设施的稳固性、电气设备的安全性等方面也都进行了全方位的考虑,竭尽全力为村民提供一个安全无忧的游玩环境。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