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张娅妮、沈园园、宋梦娇、杨宇宣
院校: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理工大学
院系专业: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出版学院环境设计景观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无
在校职务:无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Photoshop、AutoCAD、SketchUp、Lumion
2.作品名:时代之痕,锡流之往
3.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次广场设计以“红色传承与文化共融”为核心理念,将锡流文化的元素融入场地布局与功能规划中,创造一个兼具教育性、娱乐性和纪念性的综合性公共空间。设计以党群服务为纽带,延展历史文脉;以儿童活动为亮点,赋予场地生机活力;以锡流文化为灵魂,塑造空间特色。
活动广场与党建功能区:党建功能区是广场设计的核心部分,旨在通过多功能的空间规划,为党组织活动和市民互动提供平台。
红色景观轴线:以红色文化为主题,通过步道、雕塑与展墙设计串联起党史教育内容,形成寓教于景的开放式学习路径。
多功能党建广场:广场中央设置可容纳百人的集会空间,配备升旗台和 LED 显示屏,用于举办党建宣讲、主题演出及升旗仪式。
党建主题雕塑:设计一组以红旗和党徽为核心元素的雕塑装置,结合动态灯光演绎红色精神,激发市民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智慧党建服务站:在广场一角设置智能党群服务站,提供电子党史阅览、志愿者招募及互动学习功能,进一步增强群众参与感。
儿童活动区
儿童活动区的设计着重考虑安全性、趣味性和教育性,旨在打造一片孩子们的快乐天地。
主题游乐设施:结合锡流文化,设计如小船、浪花等造型的攀爬架和滑梯,激发儿童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互动喷泉区:在儿童活动区设置互动喷泉,以动态水景吸引孩子玩耍,丰富空间体验感。
教育与探索区域:引入“儿童科普角”,通过模型、触摸屏等方式展示锡流文化及本地生态知识,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
安全设计优先:采用防滑材料、软质地面及围栏设计,确保孩子活动的安全性。
景观与文化融合
广场景观设计突出锡流文化特色,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共生关系。
文化符号植入:广场铺装与绿化中融入锡山地貌、惠山泥人的纹样,彰显地方文化特征。
生态植被设计:引入本地植物如银杏、红枫等,营造四季变换的视觉体验,形成宜人的绿色空间。
夜景灯光打造:在广场的各个功能区采用柔和的灯光设计,特别在党建轴线和儿童区内,设置互动灯光装置,增强空间魅力。
可持续性与人性化设计
绿色环保:广场设计注重低碳理念,采用透水铺装材料、雨水收集系统以及节能照明设施,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
无障碍设计:在广场的通道与设施上引入无障碍设计,方便老年人及行动不便人士参与活动。
灵活空间规划:广场区域预留可调节的开放空间,以适应市集、文化展览及节庆活动的需求,提升空间使用率。
无锡惠山广场设计通过将党建功能与儿童活动有机融合,打造一处体现锡流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间。设计不仅满足了周边居民的实际需求,更赋予场地鲜明的文化标识和传承意义,使之成为集教育、娱乐与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活力地标。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江苏省无锡惠山地区。
5.场地分析:
无锡惠山地区作为锡流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还孕育了红色文化的光辉传统。广场周边的环境及文化特征为项目提供了独特的灵感来源,旨在通过设计赋予场地现代活力,同时延续文化记忆。广场将党建活动区与儿童活动区作为核心功能区域,构建互动与传承的平台,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