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文露钗、潘颖、吴兰秋、钟妍
院校:广西民族大学
院系专业:艺术学院景观设计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刘海伟
在校职务:教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SketchUp、Photoshop、WPS
2.作品名:愈感绿洲园 – 基于视感下的疗愈花园
3.设计理念及思路:
设计理念及思路:学校疗愈公园的设计理念注重自然环境和人文关怀的结合,通过自然景观和特定功能区域的划分,创造一个身心灵治疗和改善的公共场所。其目标是通过自然环境、绿色植被和特定功能区域的结合,帮助学生减轻压力、放松身心、恢复精力、提升健康和幸福感。
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应充分考虑师生的行为习惯、心理需求和人体工程学原理,创造舒适、治愈、安全的空间环境。
疗愈空间设计: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四个方面建立不同主题的小空间,从“四觉”给于学生不同的发泄口与互动空间来释放压力达到疗愈的效果。
交互性体验:注重空间与人的互动,通过设置多功能区域和交互性设施,实施疗愈效果。
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
传承校园文化:深入挖掘校园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公共空间的设计,展示和传播校园特色文化,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创新设计理念: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和师生需求,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和科技手段,打造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校园公共空间。
多元文化交流:注重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通过公共空间的设计,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营造开放、包容的校园氛围。
设计策略:
空间视觉路线重组
以花架及圆花坛为中心点,向四周扩散,打破原来的单一空间,建立多个次要节点。
打造”四觉“主题互动空间。
学校疗愈花园swot分析:
环境优美:学校疗愈公园位于校园内风景优美的区域——艺术学院音乐厅小广场,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能够提供宁静、放松的环境。
设施齐全:花园内配备各种康复和理疗功能,如视觉 听觉 触觉 嗅觉等,能够满足不同康复理疗需求。
设计原则:疗愈花园的设计注重健康疗愈、绿色生态和人性化需求,通过景观设计营造舒适、安全、放松的环境,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恢复精力。
劣势(Weaknesses)
资金投入:建设和维护疗愈花园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包括设备购置、景观设计、日常维护等。
维护管理:花园的维护和管理需要专业人员,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环境的整洁美观。
使用限制:由于设施的专业性和维护要求,花园的使用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预约和管理。
机会(Opportunities)
政策支持:政府和教育部门对校园环境优化和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学生需求: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增加,学生和教职工对疗愈空间的需求日益增长,公园的使用率和满意度会提高。
合作机会:可以与企业、基金会等合作,引入资金和技术支持,提升公园的设施和服务质量。
威胁(Threats)
环境变化: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可能影响公园的自然环境,需要采取措施应对。
竞争压力:其他学校可能也在建设类似的疗愈空间,竞争加剧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安全风险:花园的设计和使用需要确保安全性,避免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
通过SWOT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学校疗愈花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提升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前小广场。
5.场地分析:
场地位于艺术学院音乐厅前,北靠思源湖,呈包围状,面积大约900平方左右。基本是以混凝土地面为主。
发展需求:公共空间在未来校园生活中的角色和需求比较大。
改进方向:针对现有的功能不清晰植被少,过于空闲的问题,对公共空间践行改造。
设计目的与意义:
提升校园品质:通过优化公共空间设计,提升校园整体环境品质,营造宜人的学习氛围。
促进交流互动:打造多功能、开放式的公共空间,促进学生、教师及访客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们在繁重的学习之后能够得到疗愈舒心的效果。
传承校园文化:在设计中融入校园特色元素,传承和弘扬艺术学院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