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育,愈”湿地研学景观空间设计

一、作者信息

姓名:陈杰、麦芯瑜、胡淑敏

院校: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院系专业:环境设计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欧阳澜、何艳凤

在校职务:老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SketchUp、D5渲染器、Photoshop、规划云、Illustrator。

2.作品名:“遇,育,愈”湿地研学景观空间设计。

3.设计理念及思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减少,儿童“自然缺失症”日益严重,然而分析现有研学市场发现大多数研学活动形式为徒步游览、简单游戏等,会存在形式主义问题,无法有效的缓解自然缺失症。针对自然缺失症和研学活动存在形式主义问题。通过对全国湿地的分析发现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位置很符合我们的项目选址,以海珠湿地为中心辐射三公里内有多所中小学存在,并且已经存在研学机构和研学活动,非常有利于研学活动展开。所以选择了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一二期交界处的的都市田园地块。通过利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本土特有的自然资源(湿地本土特有鸟类、植物资源)为创作元素,在不破坏湿地环境的基础下,充分利用湿地资源展开研学活动,打造沉浸式湿地自然互动空间,为儿童提供自由探索、实验和发展的场地实现深度的回归自然。立足于环境教育,结合湿地开展自然游戏,自然剧场,以达到重建儿童与自然的联系。

基于采用生态友好且具有本土特色的前提下,我们深入的调研场地,提取海珠湿地本土的鸟类和海珠湿地特有的一下本土植物。动物元素选取了广州市市鸟画眉鸟和海珠湿地特有的蓝翡翠鸟,提取出它们身上的形体、羽毛、脚印、鸟巢等一系列的元素形成设计场地中的探索游玩空间:蓝翡翠攀爬架、鸟蛋滑梯、鸟巢座椅、羽毛广场、人鸟声转换器、脚印石板而植物则是选取出美冠兰、异木棉、热带水果、可食植物等比较有本土代表性的植物元素,提取它们的形体造型等结合各类设计抽象演变为我们场地中设施造型与场地规划。形成的互动设施与场地规划有:美冠兰休憩亭、果实森林、一米菜园、异木棉花瓣椅、植物肌理探索柱、植物种植罐、种植球、植物小径、植物互动科普。尊重儿童好玩的天性,打造可玩可学的研学空间,让儿童在自然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学习植物知识。

从本地动植物资源提取的元素、打造八大沉浸式活动空间、利用动植物声音和触摸体验等形式加强五感等方面的刺激,通过这些设计,让孩子们可以在场地内自由的戏打闹、探索自然,在游玩中潜移默化的学习、回归自然,缓解自然缺失症,提升湿地研学的教育效果。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一二期交界处的的都市田园地块。

5.场地分析: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本土特有的自然资源(湿地本土特有鸟类、植物资源)在不破坏湿地环境的基础下,可以充分利用湿地资源展开研学活动,打造沉浸式湿地自然互动空间,为儿童提供自由探索、实验和发展的场地实现深度的回归自然。立足于环境教育,结合湿地开展自然游戏,自然剧场,以达到重建儿童与自然的联系。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