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方心
院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院系专业:建筑学院建筑学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刘宗刚
在校职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ketchUp、D5、Adobe Illustrator、Adobe Photoshop。
2.作品名:十张照片摄影博物馆 – 向死而生。
3.设计理念及思路:
“沙漠不仅是一片干旱的土地,更是一场生命的挑战。”——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位于榆林市西南靖边的毛乌素沙漠,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即将消失的沙漠。历史上,毛乌素沙漠不断侵蚀榆林,导致榆林三次被迫南迁。如今,这片荒芜的土地正在孕育着绿洲。
重读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跌宕起伏的一生不断发我深省;作为“文艺青年”的我们,能否从这位“初代文青”身上寻找到生命的意义?
项目场地位于榆林古城文青部落,我选择了三毛一生各个阶段最打动我的十张影像,以空间叙事的方式主导博物馆的流线设计,观者将通过被设定的路线不断前进向上,在特定的空间停留,解读三毛的人生时刻与作品,行至展览的终点,最终回到地面。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拆除,通过增加横跨的新体量联系两栋原有建筑,加强场地的整体性,并通过原有建筑结构秩序的延伸和扩散,形成了场地内的新结构,减轻老建筑结构的承重,同时使得场地的联系性更紧密。通过为场地赋予博物馆的新功能,以及为“文青”打造的酒吧、摄影工作室等功能,让场地焕发新的活力。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
陕西省榆林市城区大街东侧牌楼上巷5号榆林工业学校(现废弃)
5.场地分析:
场地现状:项目所在地原榆林工业学校,位于古城中轴带、古城大街与“四寺一庙”片区的联系通道上,辐射整个古城,是激发古城整体活力的重要“穴位”之一。榆林工业学校具有浓厚的文化基因与教育氛围。它的前身是榆林师范学校,毗邻榆林第十中学和“四寺一庙”古建筑群,是曾经的榆林文化中心。原工业学校现已闲置荒废,现存1组三层老窑洞建筑群、8栋四至六层建筑、7处一至二层建筑、1处荒废操场,空间较为开敞。项目用地范围包含一栋礼堂、一栋四层图书馆建筑、门房、车库、厕所等。
政策导向:2022年3月,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区委区政府联合都市更新控股集团共同发起“相约榆林·对话古城”更新计划。CBC提出将老工业学校打造为“榆林首个面向全国的古城文青部落”,逐步形成以设计、艺术、非遗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以此为支点撬动榆林“非遗之城”的文化品牌塑造与产业升维。项目范围为“文青部落”入口低院部分,对引导人流向内向上有重要作用。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