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王家乐、刘叶雯、曾晓颖
院校:燕山大学
院系专业: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建筑学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尚师宇
在校职务:教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SketchUp、D5渲染器、Photoshop、GIS
2.作品名:绿创学苑
3.设计理念及思路:
“绿创学苑”寓意着绿色、创新与学术的结合。设计旨在通过引入多元化的功能空间,打破传统大学宿舍楼周边的单一功能格局,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社交活力,打造一个集学习、休闲、交流于一体的绿色生态空间。“绿”代表了对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关注,利用自然光照、通风和绿色空间;“创”强调了创新和适应未来教育模式的能力;“学苑”表达了这是一个专注于学习的地方;而“多元互动”则突出了多功能空间、灵活的空间布局以及促进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设计目标。
面对大学宿舍楼周围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行为活动需求的现状,我们组提出了“以小空间为单元,设计不同功能,并在宿舍楼之间形成联系”的设计理念。具体思路如下:
功能多元化:根据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需求,我们设计了多个功能区域,其中包括自习室、图书阅读角、互动交流厅、瑜伽健身区、咖啡厅、游戏室、数字技术体验区、展厅、小型研讨室、影音室等。这些功能区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健身、社交等需求,还通过不同的设计风格和功能布局,营造出多样化的空间氛围。
空间连通性:在宿舍楼之间的空地上,我们设计了一系列连廊、步道和小广场,将这些功能区域紧密连接在一起。此外我们也建立了活动空间和学生宿舍楼之间的联系,拓宽丰富了学生在宿舍的活动空间。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还方便了学生们的快速穿梭和互动,促进了宿舍楼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绿色生态: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了绿色生态的理念。通过种植本地树种、设置雨水花园、使用环保材料等方式,增加了绿地面积,改善了微气候,利用自然光照、通风和绿色空间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清新、舒适的室内外环境。
智能科技:为了提升学生用户体验,我们在设计中融入了智能科技元素。例如,在自习室设置智能照明系统,根据光线强度自动调节亮度;在健身区安装智能健身器材,记录学生的运动数据并给出个性化建议等。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河北省燕山大学东校区七舍与八舍之间的空地。
5.场地分析:
我们设计所选场地位于燕山大学东校区七舍与八舍之间的空地。该区域位于校园的核心地带,周边环绕着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等重要设施,交通便捷,人流密集。同时,该区域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具备良好的改造条件和发展潜力。
地理位置优势:场地位于校园中心区域,便于学生们快速到达各个教学点和生活设施。此外,周边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也为设计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条件。
现状问题:目前,该区域主要以绿化带为主,功能单一,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部分区域存在卫生问题,影响了整体环境品质。
发展潜力: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该区域有望成为一个集学习、休闲、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通过引入多元化的功能元素和绿色生态理念,可以极大地提升场地的吸引力和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绿创学苑”的设计旨在通过功能多元化、空间连通性、绿色生态和智能科技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打造一个符合现代大学生需求的多功能宿舍周边空间。通过这一设计,我们期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社交活力,为燕山大学东校区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