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古遇今 映像新生” – 园林设计视角下南京荷花塘社区更新设计

一、作者信息

姓名:张耀天、江玉洁

院校:南京大学

院系专业:建筑与规划实验班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雷诚、沈丽珍

在校职务:教授、副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Sketchup、Photoshop、D5渲染器、Lightroom

2.作品名:“执古遇今 映像新生” – 园林设计视角下南京荷花塘社区更新设计

3.设计理念及思路:

以园林设计视角入手旧城区活化改造,依托场地现有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紧抓街区文化进行片区更新。整个方案以“园林”作为内核,用“园林”讲好片区文化故事。片区几何中心有大量明清建筑遗产聚集,方案针对该点划定文化园林范围,以建筑遗产为载体发展独特文化产业,同时提供片区内最集中的文化活动广场所。在主要道路交汇处,方案用园林设计逻辑个性化设计五处街角口袋公园,展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游览感受。在方案中,每一处街角公园既是一处园林,又是园林的一部分。

方案的空间格局为“两轴三核”。其中,“两轴”为原有道路肌理上在南北、东西两个方向各提取一条主要干线作为主要发展轴线;“三核”分别为“刘芝田文化核”、“荷花塘文化核”与“青年产业园核心”,附着在两条轴线上吸引游客。

方案还为旧片区增加新功能。除去原居民居住功能,方案围绕设计理念与场地条件新增“老人康养”、“荷花塘文化园林”、“饮马巷文创”、“明清宅院体验”、“文化创意工作坊”五大功能,提高片区吸引力,为片区更新活化注入新动力。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城南门西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

5.场地分析:

所选场地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悠久,自东晋以来便有繁荣迹象,这为荷花塘历史片区留下了丰富的明清建筑遗产。片区内主要有一条南北向交通主干道孝顺里与殷高巷、鸣羊里、学智坊、五福里与高岗里等六条东西向主干道,将片区分成十一个部分。然而建筑留存状况差、地界模糊、私自修缮情况多,对建筑遗产本身与当地居民居住体验有着极大的负面效应。

在调研过程中,作者发现片区内存在道路狭窄、功能单一、与外界联系弱等问题,这导致片区内很多区域交通可达性极低,片区发展没有活力,并伴有严重的人口流失问题,使得片区的老龄化问题显著。

片区内有大量建筑遗产作为载体,其中包括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市级与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十四处不可移动文物与历史建筑,并且有相当数量的建筑聚集分布,这将成为方案进行的文化基础。不仅如此,作者在调研采访过程中了解到荷花塘街区曾存在过云锦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如今当地居民已然不知,文化映像残缺严重。

综上所述,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缺失”,面临着文化自信丧失、居住管理较差、公共空间缺失与交通条件不便四大问题,亟需焕发新活力。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