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马军龙
院校:南通大学
院系专业:艺术设计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吴婕
在校职务:副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Photoshop、SketchUp、D5渲染器
2.作品名:芃芃共麦 基于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的农展街设计
3.设计理念及思路: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此句出自春秋时期许穆夫人所作的《载驰》,描绘出一幅诗人缓行于田野之间,只见那田垄之上小麦生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匝匝的乡村盛景画卷。 本整体设计方案匠心独运,以别具一格的带状街形态予以呈现。精心布局设立了观赏区、感受区、品鉴区三大主要板块,且进一步细化为蔬果作物区、粮食作物区、农具农机展示区、田间感受区、作物品鉴区等十个独具特色的小板块。
在游客体验的规划设计上别出心裁,以时间为脉络,借助过去与现在农具、农机的鲜明对比,给游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震撼感受;通过蜿蜒曲折的田间小道,让游客赤足漫步其上,以肌肤触碰土地、石子与青草,收获细腻而真实的触觉体验;更有那农作物食堂,游客可于其中尽情品味由新鲜农产品烹制而成的美味佳肴,从舌尖开启对乡村农业成果的深度领略之旅,以此种多维度、全方位的体验设计,使游客能够真切地体会到乡村农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动力与无限活力。
在设计的创意表达方面,深度挖掘传统乡村农作元素内涵,大量提取水车、藤架、风车、谷仓等极具代表性的元素,将其巧妙地转化为建筑造型以及装饰设计的原型。这些元素的运用,不但与整体设计主题丝丝入扣、完美契合,更成为一种生动且直观的教育载体,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学习领悟到乡村农作文化的深邃魅力与厚重底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材料的遴选环节,秉持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优先采用乡村废弃建筑物中的砖瓦、木材等可循环利用资源,同时结合现代新兴材料的优势特性,在降低建设成本的同时,有效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压力,达成了绿色共生的和谐发展目标,确保农展街从规划建设之初便与整个乡村环境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成为乡村有机整体中一道亮丽且独特的风景线。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代村。
5.场地分析:
代村坐落于山东这片广袤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其本身具有极为浓厚的农业文化背景。长期以来,农业在代村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世代传承的农耕技艺、独特的农业习俗以及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的生活方式,共同构成了代村丰富多元且独具魅力的农业文化体系。这种深厚的农业文化底蕴为基于乡村农业主题的项目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能够唤起当地居民的情感共鸣,同时也极易吸引外来游客深入探寻体验。
然而,代村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着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即存在数量较多的废旧建筑以及大量建筑废料。这些废旧建筑分布于村庄的各个角落,其结构类型、建筑规模和破败程度各异。部分建筑因长期闲置无人维护,墙体出现裂缝、屋顶坍塌,已濒临倒塌的危险边缘;还有一些建筑虽主体结构尚存,但内部设施陈旧老化,已无法满足现代生产生活的需求。与之相伴而生的建筑废料更是堆积如山,包括废弃的砖瓦、木材、混凝土块等,这些废料不仅严重影响了村庄的整体美观形象,而且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对村庄的生态环境和空间布局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五、作品展示






